寬松政策刺激減弱金屬價格難有起色
宏觀方面,十八大會議召開以來,“新型城鎮化”概念成為市場熱炒的題材,40萬億元市場規模擴容在即,再度引燃市場熱情。而事實上,寬松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也逐漸浮出水面,各級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相關的產業規劃,而中國央行也不斷增加市場流動性,社會融資規模大幅增長。根據央行統計資料,2013年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2.5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同比多增3340億元。此外,央行還通過公開市場業務給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以彌補企業流動資金缺口。
股指期貨從去年12月初2111點一路上漲至2月初的2799點,滬銅也從去年11月55200元/噸,上漲至今年2月初的60270元/噸;螺紋鋼累積了同樣漲幅,從去年11月底3325元/噸,上漲至今年2月初的4298元/噸。股指、滬銅、螺紋鋼漲幅分別達到28.44%、9.06%與24%。
但超級寬松政策也給物價與房價帶來較大上漲壓力。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份,全國百城房價連續8個月環比上漲,上漲城市數量也逐漸增加,一二線城市漲幅居前。寬松貨幣政策尚未對實體經濟產生利好效應,負面的因素就驟然上升。房產調控政策面臨壓力越來越大,市場也預期新調控政策或被動加碼。果不其然,2月20日,溫家寶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重申對房地產行業堅決調控,確定新“國五條”房產調控新政。
受此影響,房地產與金融股票大幅下跌,股指也被動大幅回落,相關金屬期貨做多熱情急轉直下。從2月初高點算起至上周三,股指、螺紋鋼、銅分別下挫212點、315元/噸與2700元/噸,跌幅分別為7.57%、7.33%與4.48%。
期貨市場大漲大跌的背后,反映出政策意圖與經濟形勢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中國新政治經濟周期啟動,財政與貨幣政策將傾向于寬松方向;但另一方面,寬財政與寬貨幣政策組合必然導致房價物價上漲壓力越來越大,這必然進一步扭曲中國社會與經濟結構。考慮到經濟結果滯后于經濟政策,這使得政策制定與執行難度越來越大,這也決定了未來政策選擇更傾向于經濟政策與結果的平衡。這種平衡將決定金屬供求基本面狀況。
通常,春節后生產行業逐漸開工,下游對螺紋鋼、銅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季節性的去庫存將有助于現貨價格上漲。但前期超寬松的貨幣政策與新型城鎮化概念,使得鋼鐵與精銅產能與產量大幅增加,社會顯性與隱性庫存大幅增加。而與此相反的是,下游需求并沒有得到釋放,房地產調控以及信貸控制將壓制部分需求增長,從而供過于求更甚于從前了。這對未來金屬期價將形成較大壓力。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周,螺紋鋼社會庫存創出歷史新高,高達840萬噸,周環比增加92.95萬噸,周環比漲幅12.44%;月環比增加208.19萬噸,月環比漲幅32.95%;季度環比增加350.18萬噸,季度環比漲幅71.47%。另外,數據還顯示,1月份鐵礦石進口6554萬噸,同比增長11%,相反澳洲、印度、巴西港口鐵礦石庫存大幅回落至6937萬噸。這說明國內鋼企對2013年國內鋼材需求持過度樂觀預期,大量進口鐵礦石,導致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最近幾周一直維持在155美元/噸至160美元/噸的高價位。國內鋼企大量進口鐵礦石,增加產量,這將加劇國內鋼材的過度供給。倘若擴張性經濟政策受制于房價與物價調控目標,這將導致下游需求增速低于產量增速,從而國內鋼材供求矛盾變得更加突出。
數據顯示,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內精煉銅產量持續上升,2012年全年國內精煉銅產量達到606萬噸,12月份當月產量上升至58萬噸,同比增長10%。另外,國內精銅進口并沒有減少,融資銅依舊活躍。目前,三大交易所庫存均處于歷史高位,合計達到73萬噸,并且在持續上升過程中,而國內保稅區庫存依舊高達100多萬噸,這些庫存合計已經達到180萬噸,創出歷史新高。由于宏觀寬松政策制約依舊存在,下游行業需求并不見改善,因此,2013年期銅行情難見好轉。
綜上所述,由于宏觀寬松政策受到房價上漲、物價上升制約,再加上房地產調控以及外貿不見改善,因此,金屬需求難以樂觀。與此同時,國內產能卻繼續增長,庫存積壓更甚從前,供需矛盾使得金屬漲幅受限。預計,滬銅在63000元/噸,而螺紋鋼在4200元/噸壓力較大,年內價格中樞將繼續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