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機械行業發明專利嚴重缺位
“十五”期間,我國印刷機械產業取得較快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市場的增長,印刷機械科技發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進入“十一五”發展規劃期間以后,印刷市場將繼續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然而增長方式將有很大的變化。印刷機械制造企業在通過中外合資、引進技術的方式謀求發展之后,進一步發展只有靠提升自己的研發能力,尤其是自主創新的能力。
發明專利少之又少
目前,國內印刷機械設備制造企業專利的授權數量較少,這直接反映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仍處于較低的水平。其中發明專利僅占專利總數的3.29%,實用新型專利占88.2%,就是僅有的5項發明專利,也僅是在印刷滾筒上裝版定位壓緊和調整方面的局部發明,帶有更新換代意義上的發明專利幾乎等于零。
而與之相比,國外企業卻明顯不同。據不完全統計,從1985年4月23日到2005年8月1日期間,國外主要印刷機械供應商在我國專利授權2132項,其中發明專利占95.6%。
為了說明專利工作和近年來印刷機械設備科技發展的關系,以海德堡公司授權的有關數字化印刷設備專利為例:在海德堡公司的359項專利中,發明專利占 98.3%,沒有實用新型專利。專利包括印前技術21項、印刷技術189項、印后技術30項、數字技術49項、紙張加工和裝飾技術19項、相關技術50 項、其他技術1項。海德堡公司1992年在我國授權的專利中就包括:印刷機的印版庫及換版方法、印版更換裝置、印版盒的定位裝置等專利。且其在數字直接制版設備中又開發了形成潛在靜電圖像的方法和裝置、用超短激光脈沖在印版制作圖像、隔行光柵掃描線法、激光設備等專利。這些專利都為該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效益,讓海德堡能夠在我國迅速擴張。
禁錮創新的三大鎖鏈
我國印刷機械行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仿造成風,知識產權糾紛較多。由于印刷業的快速增長,印刷機械制造企業迅速擴張,高端企業采取仿制國外產品以謀求企業發展,一些民營和個體企業采取仿制國內較暢銷產品的辦法謀生,因此涉及的知識產權糾紛,近年來也呈增長趨勢。
我國一家印刷機械企業集團曾發生一起內外人員勾結,將產品圖紙復制給另一家企業的案例,造成極惡劣的影響。由于沒有申請專利保護,經過多次審理,在賠償金額上一降再降。最后在認定侵權方面存在較大分歧,申訴八年以后雖然已經結案,但到目前執行尚有難度。還有一家企業集團職工在離開企業時帶走產品圖紙資料,轉讓到一家新廠,形成在同一地區的競爭局面,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也因為沒有專利保護,該企業只好不了了之。
在印刷機械展覽會上,曾經發生兩家企業相同的小型平版印刷機同時參展,品牌卻各不相同,由于沒有專利保護,被侵權的企業只能要求展會主辦者協調解決。
二是,企業自主創新機制尚未形成。國內有的企業自主創新機制還沒有形成,企業主要靠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有的企業引進技術發揮了效力,也有的企業引進的技術比較落后,白白交了學費。已經授權的專利的質量較差,基本沒有整機、首創或在引進基礎上創出自主品牌的專利技術。
三是,專利申報、獎勵制度缺乏。還有不少企業沒有建立專利申報和獎勵制度,其中有經濟的原因,也有對專利制度的認識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歸根到底是人才和技術的競爭,僅僅滿足當前市場銷售的興旺,沒有中長遠技術的儲備,一旦產品進入衰落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就會出現危機。鼓勵工程技術人員不斷創新、尤其是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是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也是創造創新型國家的必由之路。
推進專利工作的對策
專利工作作為自主創新機制的重要方面應該引起企業的重視,企業要從保護自主知識產權和激發科技人員創新精神的角度,努力營造企業內部勇于創新的機制和氛圍。具體而言,企業專利工作的推進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向攻關:
一是建立數字化工作流程實驗室。近十年來,國外開發的數字化設備已經實現產業化,一批數字直接制版機、數字打樣機、數字印刷機已經成為進口的主要設備,并開始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國外企業對這些高科技設備采取技術封鎖的手段,既不愿意將技術轉給我國,也不愿意成立合資企業,采取各種營銷手段,占領我國市場。 [Page]
傳統的平版印刷機的發展方向之一,是設立數字化接口,使印前制版圖像、文字、排版等信息通過接口輸送到印刷機數字處理系統,并通過驅動系統,自動調整印刷機的供墨、供水、紙張預制、機組套準等系統,做到與印前共享制版信息,從而大大提高印刷過程的自動化水平,減少輔助操作時間,提高印品質量。
利用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科技優勢,建立科研院所與印刷機械制造企業聯合實驗室,進行硬件和軟件設計,最后形成從印前直接制版到印刷整個工作流程的硬、軟件系統,并在企業投入生產。該實驗室還要組織技術力量,研究、翻譯國際數字化流程技術標準,等同采用德國印刷技術研究所編制的數字化流程標準,建立標準化平臺。有關機構和企業共同投入啟動資金,并把項目列入發改委對企業領導的政績考核內容,改變只考核經濟指標等的管理體系。
二是組織聯合攻關機構。印刷機械自動化所涉及的學科包括:獨立驅動技術、光電檢測技術、遠程控制技術、故障顯示技術、印品分流技術、自動上版技術、自動清洗技術、墨色遙控技術、自動翻轉技術,等等。印刷機械自動化技術有些企業可以自己解決,有些必須和有關專業企業或院所聯合解決,如獨立驅動技術需要和數控驅動系統、數字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制造企業聯合才能解決,因為印刷機印刷過程和機床的數控系統的工藝要求完全是兩回事。環保方面的自主知識產權攻關涉及的行業將更寬,如水性油墨、潤版液、無水印刷,CTP、CcIP、PS印版等,不但和印刷機械企業本身有關,而且還涉及化工、冶金、成像技術等領域。這眾多學科的研發靠一個企業很難協調完成,應該像北大方正王選教授抓748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一樣才會有起色。
三是建立自主知識產權獎勵制度。國家應該建立自主創新的獎勵制度(杭州市已經出臺執行的專利獎勵制度值得我們借鑒,即外觀設計專利獎勵300元,實用新型專利獎勵500元,發明專利獎勵5000元,實現產業化還要進行重獎),進一步推進印刷機械制造業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