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市需求釋放或待3月中旬
從2月初至今,滬銅反彈了將近4000元/噸,反彈幅度超過10%。近期銅價在60日均線附近承壓回落。當前市場的焦點是春節之后預期之中的消費旺季是否真的會來。除此之外,我們不能忽視宏觀環境的變化。從中線來看,60日均線是壓力還是支撐,值得好好斟酌。
供應略顯寬松
今年以來,國內供應略顯寬松的格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國內外的顯性庫存上升趨勢進一步加強。截至2月27日,全球顯性庫存為51.94萬噸,周度增加了4.71萬噸,SHFE增加,LME和COMEX減少。綜合來看,亞洲總體的顯性庫存為31.1萬噸,這與1月初的16.29萬噸相比將近翻番。供應壓力顯而易見,并逐漸增加。
除此之外,國內冶煉廠的生產狀況也是一大原因。現在國內大的冶煉廠基本不缺原料,因此春節過后開工維持的不錯。冶煉廠總體的開工率維持在70%左右,同比高出10%。大型冶煉廠開工率較高,中小型與去年相比略有起色。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人民幣貶值的過程中,增加了不少跨境反向套利的機會。出口會減少國內供應壓力,卻會增加LME庫存。今年1月的精銅出口量為28669噸,同比增幅為10.56%。
節后的需求情況總體表現平淡
最近幾日,現貨市場的主要特征是少量貿易商在交易,下游工廠基本沒有拿貨。下游加工廠非工廠員工已經開始上班,本周前兩日采購人員目前主要是清點常備庫存而非采購,預計本周后半周下游的采購才會開始。但現貨市場的交易氛圍正在回暖,現貨升水從年前最低的貼水240元/噸上升至貼水130元/噸。CIF和洋山銅溢價均持續上漲,目前分別漲至100元/噸和92.5元/噸,與1月初相比分別上漲37.9%和27.59%。
我們調研了解到,將近50%左右的下游工廠是從農歷十五之后才開工,與往年相比開工有所延后。主要原因是今年很多企業長單變短單,造成了節前和節后的采購都有所延遲。目前已經開工的企業主要是長單企業,預計從3月9日之后的開工情況才能真實反映中國工業用銅的消費情況。
貨幣寬松由量變轉為質變
從國際環境來看,在美國加息之前,歐版QE和非美國家爭相降息,整個國際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趨于寬松。中國年內首次降息如期而至,不僅降低了借貸成本,財政赤字擴大、387號文等政策還為消費旺季所需的資金獲取渠道擴容。種種跡象表明信貸擴張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從量變轉變為質變。
大宗商品價格以原油為首止跌企穩,將有效抑制全球通縮的速度。歐元區為首的經濟下滑風險減少,全球經濟好轉的概率增加,提振銅價。
綜合來看,二季度銅價難創年內新低,低位寬幅振蕩或是主要運行方式,看空不做空的階段已經過去,3月價格或將振蕩走高。短期關注美元強勢上漲對銅價形成的壓制,預計調整的支撐位在41500元/噸附近。中期價格繼續看漲,主力合約第一目標位43000元/噸,第二目標位4500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