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型起重設備升級
大型起重設備的狀況,標志著一個國家工程機械制造的能力,決定著交通建設的速度與質量。
我國真正開始制造大型交通機械起重設備,起源于上個世紀70年代。經過30余年的艱苦探
索,大型起重設備的設計能力、制造水平、起重負荷、內在質量、機械性能、科技含量等,不
斷得到跨越式發展。目前,正朝著產品系列化、品種多元化、操作簡單化、運行智能化、性能
現代化方向發展。
近幾年,我國自主開發研制成功大型起重設備,經過權威部門鑒定,已經接近或達到了當今國
際先進水平。并且已經形成了開發一代、研制一代、儲備一代的生產格局。
國產制造能力不斷升級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國企業金屬切削水平已經步入了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到了上個世
紀的八九十年代,我國制造大型起重設備的幾家骨干企業,相繼裝備了高速精密車床、具有金
屬刻度尺的高精度鏜床、光學曲線磨床、螺紋磨床等一大批現代加工設備。靠著這些先進的制
造設備,我國成功開發研制了一系列鐵路、港口、公路、交通、建筑、運輸、倉儲、救援等起
重和裝卸貨物的專用設備。這些大型專業起重設備,全部通過了國家級技術鑒定,其設計、制
造、質量、性能等分別被鑒定為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跨入新世紀,我國自行開發大型起重設備的能力,又步入了一個新臺階。2000年至200
2年,我國成功地開發出了在國際起重設備具有顯著地位的起重300噸架造一體機和起重4
00噸、600噸箱梁邁步式架橋機。實現了機臂可自立行走,全遙控操作,變頻調速。在投
入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各項性能完全可以同發達國家同類產品相媲美。而價格只有進口的幾
分之一,甚至是十幾分之一。
目前,我國通過與意大利尼古拉國際著名企業合作,已經研制成功起重1600噸的特大型起
重設備,各項性能完全可以與同類進口設備相媲美,而國內的售出價格只相當于進口設備的三
分之一。它標志著我國制造大型起重設備能力達到了當今國際先進水平。
國人因何看不起自己
盡管我國制造大型交通機械起重設備的能力,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是,很多制造廠商
目前只重視開發,卻輕視使用推廣。大型工程建設單位設備需求情況往往不愿早公開,導致需
求方與制造方互不通音信。形成了開發一代,研制一代,儲備一代,而卻不能形成生產一代的
格局。
一些工程建設單位,對于本國制造的設備就是不買賬。他們寧可從國外花上高于國產幾倍甚至
10多倍的價格,也要不惜高額成本到國外去考察采購。卸煤機、卸沙機、架橋機、鋪軌機、
港口用的門式起重機基本采用進口產品,就連普通的龍門吊也要進口。其結果往往是,進口的
大型起重設備,并不一定比國產的性能好。
以進口600噸架橋機為例,花了數千萬元資金引進到國內后,中途運輸翻了車,結果,尚未
使用,機臂就開焊,只好到國內廠家進行修整,而在現實使用中故障頻繁,只能請外國專家進
行修整,有的不得以還要等待外國的零部件進行更換,而最終還是依靠國內廠家來解決。
業內人士對此指出,我國開發研制大型機械設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一點是不容質疑
的。引進最好先作個比較,既不能瞧不起國產的,也不要過于輕信外國的。對并不比國內先進
的設備搞引進,不僅浪費寶貴的資金,也有損于民族工業的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