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起重機吊裝發展新階段
2008年下半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周期性調整,雙重因素疊加作用下,中國經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驗,作為國家的支柱型產業,石化行業、工程機械行業均受到不同程度地影響。面對危機,基于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共同追求,兩個不同的行業在吊裝這個共同點上走到了一起,中國吊裝業上下游兩大核心系統有了一次全面對接,這為下一步雙方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礎。
中國吊裝業正步入新一輪升級階段
趁當前國家4萬億投資政策剛啟動,探索全新發展之路正逢其時。吊車制造業進入自主創新時代。中國起重機制造業已今非昔比,行業龍頭徐工重型2007年的收入、銷量、利潤和單位產出等各項綜合指標已位居全球汽車起重機第一位,2008年在全球起重機廠家收入、利潤銳減的情況下,徐重卻創下收入增長38%、利潤增長57%的業績,全球第一的地位得到鞏固。 2010年,真正代表中國行業水平的800噸級,千噸級大型起重機將誕生。國產裝備與大型吊裝工藝需求的全面對接正在成為現實,根據客戶訂單研制產品的創新氛圍正在形成。
大型一體化吊裝模式成為發展方向。近幾年,國外頗具實力的吊裝、運輸公司已逐步進駐國內市場,對國內吊裝、運輸市場形成了很大的沖擊,吊裝、運輸市場競爭加劇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吊裝工藝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了與國外和國內其它大型吊裝、運輸企業展開競爭,按照中石化集團一體化思路,首先,成立了大型吊裝和運輸專業委員會,整合資源形成一個合力,實現資源、信息、技術共享,提升國內整體吊裝技術水平,促進設備資源向專業化、市場化發展。其次,引進設備提高大型吊裝技術能力。為了滿足石化建設需要,陸續購進了一些大型吊裝設備, 1600噸、1250噸、900噸、750噸、400噸等等吊車,這些吊車確實在建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第三,中石化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尤其是施工企業,培養和成長起一大批從事大型吊裝管理和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此基礎上,委員會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全力推進大型吊裝一體化模式,即從前期吊裝方案、物流運輸到后期施工安裝為業主提供全方位整體專業化吊裝服務,從2004年推廣至今,該模式在茂名石化、青島大煉油等施工工程中得到成功運用和推廣。大型一體化吊裝模式已經是大型吊裝施工的發展方向,這不僅是對中國吊裝業行業吊裝施工理念的變革,更是對中國吊裝產品的研制提出了新課題。
走進中國移動式起重機兩大核心基地
在占地270000平方米,投資5個億的二號制造基地,500噸、400噸等全地面起重機、即將發往剛果的450噸履帶吊正在緊張的調試過程中,中石化吊裝專家們一邊觀摩調試細節,一邊詢問產品使用的鋼材、發動機等設計、配套件專業問題。當聽說明年徐工重型將推出800噸、1000噸全地面起重機、履帶吊時,大型吊車設計發展方向和細節成為雙方熱議的話題。中石化煉化工程公司總經理助理孫曉波說,看到徐工重型發展迅猛非常高興,希望今后雙方在大型吊裝設備研發等方面建立起深入的合作關系。
中石化系統客戶專家興致勃勃地觀摩了徐工重型履帶吊制造過程,從板材下料到結構件焊接,再到整機裝配和調試,當看到現場采用了大量的高精尖數控裝備、焊接機械手、檢測裝備時,很多專家表示,在國內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全流程大規模現代化的制造現場。中國石化集團寧波工程公司機施公司經理鮑志淵先生說:“我是第三次到徐工來,第一次是2000年,買的是一臺徐工的50噸履帶吊,當時印象比較深的是徐重的辦公大樓才造了一半停工在那里,廠房也比較陳舊,當年徐重的產值大概還只有2個多億。但是到2007年初第二次到徐重,感覺不一樣了,我們參觀的時候,看到一個標語:2007年實現80億,實際上后來聽說你們2007年已經跨越100億了,就是超過了原來80億的目標了。今年是第三次,看到徐重又提出了180億的目標,我相信就像07年目標一樣,一定也能夠得到實現。”
在占地320000平方米的本部制造基地,很多專家都是舊地重游,徐工重型在兩年內的新變化讓他們倍感吃驚。在新引進的第三臺大型瑞典烏斯維肯折彎機前,專家們仔細觀看圓弧型吊臂板彎型過程,直接感受到起重機圓弧吊臂實現大批量制造所必須的工藝技術實力。徐工重型在焊接工藝技術上擁有獨具特色的專長,當參觀隊伍走過貫穿整跨車間的焊接機械群,雙絲焊專機、五面體加工中心、雙臺面落地對鏜等國際尖端的數控加工中心時,不時有專家停下腳步仔細觀看和詢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底盤、總裝兩大裝配廠房現代化的流水線布局,井然有序的物流、分裝區,部件緩沖區,部件的實時配送等均給專家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建設公司機械化公司經理李敬澤先生說:“希望你們全方位向世界頂級企業看齊”。第五建設公司機施公司萬玉新先生則表示,看到遍及各地施工現場的吊車,看到制造現場,對徐工重型在大型吊裝裝備上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