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暫未提振銅市
據國際商報1月20日報道,財政部發布通知稱,自今年1月1日起,針對銅條、桿及型材出口開始實施9%的出口退稅率,同時將銅箔的出口退稅率自13%提高至17%。國家對于促進國內銅材出口的用心可見一斑。業內人士稱,國家上調退稅稅率主要是為了鼓勵出口,增加企業利潤,但從目前看,新政出臺后銅市并未激起太大波瀾,銅價的走高還有賴于實際利好政策的出臺。
市場需求不明朗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國內累計生產銅材1583.51萬噸,同比增長11.6%。另外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我國銅材累計出口量46.70萬噸,同比增長4.5%;同期銅材進口54.98萬噸,同比減少7.3%。由此可見,從絕對量上來說我國的銅材仍為凈進口,表現出我國在高端銅材市場的依賴性仍較強。
從銅材的進出口結構也可以看出端倪。出口方面,2014年1~11月銅管材出口25.01萬噸,占比超出口總量的半壁江山,而銅條桿型材及銅絲合計不到4萬噸,占比僅為出口總量的8.3%。
進口方面,2014年1~11月銅箔進口21.2萬噸、銅絲進口13.63萬噸、銅板片帶進口11.6萬噸,三者合計占進口總量的84.45%。
卓創資訊銅分析師李曉蓓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種形勢下國家出臺出口退稅新政提振銅市,鼓勵出口的意旨非常明顯。但是從目前來看,新政出臺后銅市并未激起多大的波瀾,反而銅價在元旦之后持續下跌。李曉蓓表示,銅價下跌,一方面是受宏觀經濟環境拖累和原油價格暴跌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出口退稅政策實施后,國際國內市場的需求都不明朗。李曉蓓稱,當前國際市場的銅需求并未好轉,銅出口沒有明顯起色。國內市場方面,由于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使得業界普遍對國內需求不樂觀。
銅價受累下跌
因擔心銅供應過剩拖累市場,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放大行業焦慮,銅價在2014年全年累計下跌14%,為三年來最大年度跌幅。進入2015年以來,國際銅價更是加速下跌,截至1月14日14點,倫敦銅價跌至每噸5500美元左右,創2009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
對此,高盛分析師指出,銅價近兩個月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疲軟,尤其是中國宏觀數據不及預期。此外,高盛還預測稱中國需求將繼續疲軟,今年一季度上期所和LME的可見庫存將會上升,短期內繼續對銅價構成壓力。后期銅市能否回暖,回暖力度的大小則要看中國政府在今年一季度收儲銅的數量以及市場需求。
雖然國際國內的分析機構都對2015年的銅市持謹慎保守的態度,對于下游需求并不看好,但業內人士稱,出口退稅新政短期內雖未提振銅市,但從長遠看,國內精煉銅的需求有望得到提振,預計2015年中國的精煉銅需求將比2014年增長6%左右,且國內市場長期以來的銅材供應過剩的壓力有望得到緩解,預計受益于出口退稅新政,銅材的年出口量也將有一定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