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工程機械或增長15%~20%
2008年已經過去,這一年留給工程機械行業的大喜大悲的確值得回味。面對2009年,眾多不確定因素使行業更顯迷茫。但機遇大于風險是業內公認的觀點,而如何理性地應對當前局面,將成為中國優秀工程機械企業的試金石。
何時回暖?
經過2008年國家宏觀調控、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以及全球經濟危機的洗禮,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結束了近兩年30%以上的超高速增長,迎來一輪低位調整時期。市場何時回暖?無疑是所有人心中最大的疑問。而這既取決于此次國際經濟危機將何時見底,更要看國家出臺的拉動內需政策何時見效、效果多大。由于工程機械行業處于產業鏈的上端,則必將較早地感受到政策的暖風,未來市場轉好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但業內普遍的預測是,最快也要等到2009年第二季度之后方見分曉。
可喜的是,2008年末,直接帶動工程機械采購的房地產、采礦業、基礎建設這三項總投資增速由負轉正。其中,礦業和基建新開工項目數量大幅反彈,環比增速高達28.8%和16.5%,房地產投資累計增速也再次呈現正增長,主要工程機械產品的銷量增速出現回升跡象。這其中,由于房地產行業對工程機械的貢獻比重較大,它的未來走勢將成為2009年工程機械行業需求能否回暖的關鍵因素之一。
高鐵效應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再次沖擊全球經濟。無論是巧合還是定論,工程機械行業流傳已久“三年一小調,十年一大調”的說法再次得到應驗。1998年,國家啟動高速公路建設,對工程機械的拉動作用明顯;2008年,以京滬高鐵為代表的一批鐵路建設項目上馬再次對工程機械構成極大利好。能否成功搭上高鐵順風車,成為工程機械行業2009年可否完成絕地大反擊的重要一環。
在眾多基礎建設項目中,鐵路投資是帶動增長最大的一項,相當于水利、城市公交和道路投資的兩倍。除了使用大量的專用設備外,對旋挖鉆機、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土方設備的用量也較大。據測算,京滬高鐵對工程機械的采購額占總投資的10%左右。如果有關部門之前公布的未來3年內全國鐵路基建投資將超過3.5萬億元的規劃得以兌現,那么用于采購工程機械設備的資金就有可能達到3500億元,這是2007年我國工程機械全年銷售總額的1.6倍。
災后重建
除了拉動內需政策帶來的市場,四川災后重建無疑是另一個受工程機械行業關注的焦點。統計數據顯示,從2008年后半年開始,四川省已經逐步成為裝載機、挖掘機等工程機械產品的國內最大買家。
2008年5月21日,由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中央財政2008年先投入700億元,建立災后恢復重建基金;之后幾年繼續做相應安排。同時,四川省境內多項基礎建設項目相繼上馬。其中,成都2009年綜合交通固定投資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190億元,一系列重大鐵路、公路等項目建設已經提上日程。長遠來看,大量城市恢復建設將對工程機械產品構成長期而巨大的需求。當然值得警醒的是,企業在從災區帶回訂單的同時,應該自覺嚴把質量關,優先做好售后服務等工作,把建設災區當成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