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中國鞋機2009年發展趨勢
我國是世界第一鞋業大國,但要從制鞋大國邁向制鞋強國,不但要學會制鞋而且要制好鞋,其中關鍵之一便是提高對鞋產品的質量檢驗水平。當今,科技進步,如何用先進的制鞋機械設備,打造國際一流的高質量鞋,以及如何提高檢測設備水平,應對歐盟等國屢屢對我出口鞋革產品質量技術壁壘,顯得十分重要。記者就此專訪了福建制鞋機械設備研發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陳元水。 制鞋機械及制鞋檢測設備在制鞋行業位置重要 記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鞋業的發展,肯定是離不開制鞋機械的改進,具體來說,制鞋機械在鞋業產業鏈條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 陳元水:制鞋機械設備是鞋業的基礎。鞋業生產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設備在產量和質量等方面則起到基礎和保障作用,各項技術措施直接依靠手工是無法完成的,只有使用機械設備,才能有效突破人體功能的限制,并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世界制鞋巨頭意大利和臺灣高質量的鞋,除了原材料和設計技術的優勢之外,關鍵的一環就是擁有先進的制鞋機械設備。現在,很多客戶下單驗廠的主要條件,除了考核工廠管理水平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考核工廠的裝備水平。 其中,鞋類檢測設備是鞋業產品質量控制和衡量產品質量高低的標尺。制鞋業要發展、要提高,首先是檢驗設備要提高、要進步。檢測是企業生產的眼睛、質量的尺子,尤其在原材料合格的關口上顯得特別重要。如今用于制鞋的原材料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只有不斷提高檢測設備水平,才能應對歐盟等國屢屢對我國出口鞋革產品質量技術壁壘。可以說,先進的鞋類檢測設備是我國制鞋業融入國際市場競爭取得成功的有力“武器”。 記者:我們知道,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鞋類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那么,我國的制鞋機械發展狀況又是如何呢? 陳元水:我國的鞋機產業發展比較滯后,但最近這幾年發展較快。據海關統計,從2002年開始,我國進口制鞋設備數量大幅度降低,2002年進口16651臺,到了2006年則只進口5082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出口制鞋設備從2003年開始逐年上升,2003年出口10234臺,2006年則出口27713臺。 目前,國產鞋機在中國制革市場上的占有率已經超過了60%。從市場需求來看,我國作為制鞋大國,制鞋機械的市場還有很大潛力,未來20年,還有大發展的機會。目前,雖然鞋機行業也在逐漸進行產品升級,但整體上主要還是停留在改進方面。比如有的設備加裝個環保裝置,有的控制方式變換個模式等,大的技術突破還比較少。提高檔次、更新換代、穩定售后服務水平,依然是國產鞋機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單從產品質量論,國產鞋機與進口鞋機的差距已經不大了,但自主創新能力缺乏,模仿情況依然普遍存在。而在價格方面,國產設備仍然要比進口的低很多,不要說意大利、德國的產品,就是韓國產品,其售價至少也要高出國產機的一倍以上。 溫州、江蘇、廣東、福建等地的制鞋機械發展較為迅猛。現在,溫州地區制鞋機械企業已經超過百家,品種基本覆蓋制鞋工藝的各個環節,完全具備了整廠輸出能力,產品技術含量和檔次接近甚至超過臺灣鞋機的水平,并融入意大利鞋機的設計、工藝產品的生產理念。溫州大隆、溫州甌江、邦達鞋機、宏業精機、大順機械;江蘇的華英鞋機、發達鞋機、恒遠鞋機;廣東的意利制鞋機械、奇峰制鞋機械、九州機械、南海永正鞋機;晉江的中泰鞋機、八達鞋衣設備廠、凱嘉機械等企業都在產品技術水平、生產管理及市場銷售上各具特色,有些產品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廣東、福建、浙江三大鞋機生產基地的產品已出口歐洲、東南亞等。 五大因素制約鞋類檢測設備研究開發 記者:您剛才談到我國鞋機還缺乏自主創新,大多還是以模仿、改造為主。您覺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陳元水:概括起來,制約我國鞋類檢測設備研究開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方面。 1、鞋類標準滯后是制約鞋類檢測設備發展的主要原因。中國人現在是在為世界做鞋,不同的消費國,對鞋的質量有不同的標準,而標準是企業生產的準繩和標尺。鞋類檢驗標準是制造鞋革檢驗設備的基礎,因為任何一件檢驗設備制造企業必須要有針對性、適用性、先進性,其基礎則是標準。鞋革檢驗設備制造企業必須廣泛收集國內外有關鞋革檢驗方法的標準,并依據標準要求進行創新設計,再規模生產。以前,我國有兩個組織負責鞋類標準的制定,即輕工部的全國制鞋標準化中心和化工部全國橡膠制品標準委員會膠鞋與技術委員會。現在由于機構改革,這兩個組織有職能已大大削弱,給標準制定帶來許多困難,至今公布實施的國家鞋類標準只有20多個。 2、社會對應用檢測設備認識不夠。鞋革行業發展已20多年,但出口鞋革產品大部分是在做“貼牌”,總認為客戶要求什么標準我們就生產什么標準的產品,考慮更多的是外觀,甚少考慮其內在問題,如材料是否環保等,基本不應用檢測設備進行科學檢驗,以至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不斷出問題。還好,近年在國際市場上屢遭貿易壁壘的中國鞋革業終于覺醒了,開始注重產品質量了。 3、國外標準太多。國內企業也購置鞋革檢測設備,但因不同國家,不同批次有不同的標準要求,企業很難因一個標準或一項批次而購進各種檢測設備,這對于中小型企業更是不敢奢望。況且國內不少檢測設備水平陳舊,無法按各國標準檢測產品合格與否。 4、崇“洋”媚“外”。誤認為境外進口貨越“洋”越好、越貴越好,對價格低、多功能、適用型國產專利檢測產品不大問津。 5、政策支持力度不夠。鑒于目前國內鞋革企業大多數是中小型企業,資金短缺、技術層次低,要購置齊全檢測設備可能性少,為此更需加大力度在政策等方面扶持鞋革檢測設備制造企業,使其產品為鞋革企業報務和共享,從而減輕企業成本,提高質量檔次,更有能力應對國際上的競爭和貿易壁壘。 福建制鞋檢測設備前景看好 記者:目前,我國制鞋制產業受內外因素影響,產量及出口量都開始出現下滑,行業處于產業調整階段。鞋機行業必然受此影響,您認為鞋機行業的前景如何? 陳元水:受制鞋產業不景氣的影響,鞋機生產經營狀況較為嚴峻,就要突破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一是加強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開發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鞋機,以減少行業“工荒”困擾;二是開發適應精益生產需求的制鞋機械設備,以提高鞋類產品的工藝水平,降低制造成本;三是研制開發節能降耗制鞋機械;四是研發具有數字化輸入功能的制鞋機械,提升與鞋類設計開發的聯動性;五是進一步提升產品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全面提高產品的綜合使用性能。 我省鞋機發展具有一定的優勢,前景還是看好。全國制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于今年5月在北京成立,將負責全國鞋類標準的制定,在該委員會下轄的皮鞋分技術委員會50名委員中福建占了6位,在膠鞋分技術委員會40多位委員中僅莆田就有8位。 全國制鞋標準委員會正著手將30多部ISO制鞋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膠鞋分技術委員也在申報近10個國家標準。我省相關機構、企業參與了其中10多部標準的制定和轉化。由福建制鞋基地聯合莆田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成立的“鞋類檢測設備分技術委員會”,目前已經進入公示階段。該分技術委員會的成立將大大增強我省制鞋檢測設備的發展動力和保障。 鏈接:福建制鞋機械設備研發中心成果簡介 成立于2007年6月的福建制鞋機械設備研發中心,聯合國家鞋類檢測中心、莆田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華豐鞋業有限公司、艾力艾鞋服有限公司、力奴鞋業有限公司、標龍設備設計中心,共同研究開發鞋類檢測設備23項國家專利。中心根據不同國家、不同批次有不同的標準這一實際情況,組織科研人員攻關,研制出能適應多個標準要求的的鞋類檢測設備。如專利產品“鞋革耐寒性能檢測儀”,可同時測試6個皮革試片,一臺等于6臺普通的同類設備,并符合6個標準。低溫試驗時,共用一個低溫箱,減少制冷能源消耗,能耗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設備制造全部采用國產材料和具有知識產權的軟件,價格也只有進口設備的三分之一。中心參加了鞋類防寒性能國家標準的的制定,可提供可靠數據。 “鞋材耐老化和耐黃變多用檢測儀”則適用于橡膠、塑料,皮革、織物等材料在進行熱空氣加速老化和耐熱試驗以及紫外線耐黃變3種試驗,1臺設備等于進口3臺設備,符合5個標準。 “鞋類雙向耐折試驗儀”不但可以檢出耐折性能,而且還可以檢驗粘合性能,檢測數據符合國內外所的成鞋耐折標準的要求;“數顯高精度皮革粒面強度、伸展高度測定儀”,國外是崩裂強度用一臺檢測設備,崩裂高度用一臺檢測設備,而該儀做一次試驗可以同時對樣品的崩裂強度、崩裂高度二個質量指標進行檢測,而且還可以對皮革彈性進行檢測,1臺等于3臺;“鞋類靜態防滑性能水平牽引試驗儀”適用于鞋底底、成鞋、試料片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制品的防滑性能測試……還有鞋帶耐磨試驗儀、橡膠吐霜試驗儀等也均是一機多用,可適應多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