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行業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2008年原材料不斷漲價,導致五金工業市場高價位運行
國內市場五金方面,衛浴類五金價格繼2007年第四季度的一波上漲之后,已于2008年3月初再次小幅上漲。2007年開始,國際銅價漲幅達66%;倫敦期貨交易所銅的啟動價格從本輪最初的1800美元/噸上升到7300美元/噸,累計上漲超過300%;生產不銹鋼所需要的鎳等金屬材料的價格均大幅度上漲;2008年5月份開始,陶瓷企業紛紛提價,瓷片平均漲幅為8.6%,部分出現缺貨;寶鋼與世界上主要鐵礦石生產商之一的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就2008年度鐵礦石基準價格達成了一致,力拓的PB粉礦、楊迪粉礦、PB塊礦將在2007年度價格基礎上分別上漲79.88%、79.88%和96.5%,這一結果無疑把國內的鋼鐵企業推向了生死關頭……這些數字可以說是觸目驚心,五金行業原材料的價格在不斷增長,五金產品的高價運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多年以來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的鋼鐵生產國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一直擁有制造工具五金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近幾年出口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使得我國已成為世界工具五金制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但是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去年以來主要原材料鋼材價格的大幅上升,國家降低出口退稅率,以及受國際環境的影響,人民幣不斷升值,再加上2008年《勞動合同法》實施帶來的勞動力成本增加,使得國內制造業的環境逐步惡化,對勞動力密集的五金行業的影響尤為顯著。目前國內五金行業的發展趨勢不容樂觀,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嚴峻。
二、近七年五金工業市場運行狀況
近七年,我國金屬制品工業銷售收入逐年增長,增長率保持在14%以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該行業銷售收入達到8123.52億元,增長率達29.39%,相比2000年市場規模擴大了2.62倍。在國內經濟與工業突飛猛進之下,大量五金零件需求旺盛,市場規模擴大。
近七年,我國金屬制品行業產銷率均保持在工業標準值96%以上,市場產銷配比合理。
三、2006年五金工業細分行業對比分析狀況
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金屬制品業主要包括9大細分行業。2006年,我國金屬制品業的企業數量達到14828家。其中,結構性金屬制品行業企業數量達到4199家,占據整個金屬制品工業的28.31%,位列各細分行業之首;緊隨其后的是建筑、安全用金屬制品制造業,占整個金屬制品工業的13.33%,不銹鋼及類似日用金屬制品制造業和金屬工具制造業僅相差32家,分別占整個金屬制品工業的12.44%和12.22%。搪瓷制品制造業的企業數量最少,為198家,僅占整個行業的1.34%。
2006年,我國金屬制品工業的市場規模達到8123.52億元,其中結構性金屬制品占市場份額的29%,略高于企業數量占比,搪瓷制品制造業僅占整個金屬制品工業的1.09%。
四、國內競爭國際化將是未來幾年我國五金行業發展的趨勢
1、中國作為全球五金制造中心的地位將進一步穩固
隨著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環境進程的加快以及經濟實力的快速崛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有活力的經濟地區。中國經濟設施比較完善,產業發展比較成熟且勞動力成本較低,具有成為全球五金制造中心的比較優勢,五金制造業外向型發展特征明顯。
中心地位的加強首先表現在近幾年五金產品的出口全面增長:主要五金產品的出口增長率均高于產量的增長率,更高于國內市場銷量的增長率;主要五金電器產品全面開花,不僅電動工具、手工具、建筑五金產品這些傳統的出口大類產品增幅很高,而且以前出口比重不大的廚電產品和衛浴產品2004年的出口增速亦十分明顯。巨大的市場和中心地位引力將進一步吸引五金跨國公司制造中心向中國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