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制機械新戰場——非洲
1000億美元 非洲市場潛力巨大
非洲的經濟相對來說比較落后,大部分國家的勞動力價格也比較低廉。在這種情況下,服裝行業具有吸納勞動力多、環境污染少,以及進入門檻低等特點,而容易被列入鼓勵性發展的行業。非洲的服裝業出口受到國際性的“救援”,幾乎沒有貿易配額受限。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等國在環地中海自由貿易圈的框架下,紡織品出口歐盟可以免關稅,且沒有數量限制。因此,這些因素都顯示著非洲服裝業不可忽視的發展潛力。 同時,非洲的制造業基礎非常薄弱,縫制設備主要依賴于進口。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經濟研究室首席專家史永翔曾對媒體說,非洲擁有53個國家,每年貿易額2500億美元,而當地工業普遍落后,大部分商品依靠進口,商品奇缺無法避免。非洲的商機來自于中國與非洲經濟的高度互補,即在資源、工業、貿易、市場上的高度互補。中國企業應該看到了非洲服裝業的發展潛力和自身制造業的優勢,逐步加快進軍非洲市場的步伐。
非洲目前的整體購買力不是很強,消費能力過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高端設備的銷售。非洲的區域經濟發展及不平衡,在南非和北非,消費能力強,而在東非和西非,購買力就弱,因此,在非洲市場還不能全面開花。另一方面,非洲一些國家的工人對于工作的理念與我們存在很大的偏差。他們可工作一天再休息一天,或是工作一個星期休息一個星期,只要口袋里面有錢了,就會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全部花掉,然后再重新工作。這樣就嚴重影響了工廠的尤其是服裝廠的生產能力。
非洲有8億多人口,但工業落后,商品多倚賴進口,因此市場需求旺盛,商品嚴重缺乏,是一個多層次且潛力雄厚的未開發市場。
近年來,中國大陸與非洲的貿易發展迅速,根據商務部的數據,雙方貿易從2000年的108億美元成長到2005年近397億美元,年平均成長約30%。2000年中國大陸與非洲紡織貿易額僅約15億美元,2005年成長為50億美元,年平均成長達28%。中非在經濟合作領域取得了成就,但是仍需增加雙方之間的貿易,因為中國同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總額只占中國全球貿易總額的2.1%。
為全面提高中非合作水平,中國提出力爭到2010年使中非貿易達到1000億美元,雙方應在各個領域加強服務貿易合作,培育新的貿易增長點。
埃及一條街 中國縫機的非洲縮影
在埃及首都開羅的市中心有一條普普通通的狹長小巷,喧囂、破舊、塵土飛揚,這是小巷給人第一眼的印象,然而它對所有希望搶占北非市場的縫紉機廠家而言卻非同尋常,原來這就是在非洲著名的埃及縫紉機一條街,這里可以說是中國縫制機械在整個非洲發展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