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贏得這場戰斗嗎?--三問中國機床工具業
如果把中國加入WTO、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看作是一場戰斗的話,那么,中國機床工具企業又該如何迎接這場戰斗呢?捫心自問,我們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嗎?
自問一:我們正確觀察地形,仔細分析了國內外市場需求了嗎?
當前,WTO有142個成員,而世界僅32國(地區)生產機床。其中強者前10名為:日、德、美、意、瑞士、臺灣地區、中國、西班牙、英、法。目前世界機床擁有量約1400萬臺,其中NC機床約100萬臺,占7%。世界年產機床150萬臺,其中NC機床20萬臺,約占13%。一般企業產品中復雜件約占5%~10%,航空飛機業復雜件多,約占40%。故一般企業約需NC機床臺數占10%,飛機業需求較多。目前,中國的機床擁有量約383萬臺,到2001年底,中國NC機床已約有17萬臺。我國情況比較特殊,機床擁有量總體構成比十分落后,粗加工車床占40%,精加工磨床占12.5%。由于孤立地追求NC機床數量,因此出現下面的問題:(1)企業中低檔機床多,中高檔機床少,互不配套;(2)總體設備陳舊,性能落后,勞動生產率低;(3)NC機床利用率低,未充分發揮作用;(4)孤立地發展NC機床,難以對落后機床擁有量進行有效的全面調整,因此工業生產落后狀態長期不能改變。這與美、德、日大面積減少低檔、提高中高檔機床的比重,按需添置NC機床之策略背道而馳。中國2000年生產NC機床1.4萬臺,進口1.55萬臺,出口1971臺,消費量2.76萬臺,已在日、德之間。
以上就是世界目前對NC機床需求的簡要情況,我國加入WTO所面臨的戰斗地形是:(1)1958年研制出第一臺NC機床,至今基本功差,實力薄弱,僅搞表面,不抓根本,處于劣勢地形;(2)大量進口,出口徘徊,既不能滿足內需,又無力外供,戰略戰術上錯誤;(3)發達國家大量需求中高檔機床,中國無論從擁有量、產量上,需求大量中檔機床,少量高檔機床,而今實際生產和著力點,犯方向性錯誤;(4)目前世界上需要手動、機動、數顯、程控、NC機床,要求減少手動,發展其余。而我國的情況也是要大面積改造落后擁有量,若孤立地抓NC機床,卻不練基本功。本不固,葉不茂,因而上不去。
通過上述地形的觀察,我國機床工業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1)狠抓基本功,做到思想、組織、技術上過硬;(2)大力發展中檔,狠抓基礎,在堅實基礎上發展高檔;(3)最根本的,必須千方百計減少進口,擴大出口,實實在在提高勞動生產率,不搞表面文章。
自問二:我們認真進行雙方戰斗實力的對比分析了嗎?
既然是戰斗,而人才則是這場戰斗勝敗的關鍵。可惜我國機床工業上下對此并不太重視。1996年我國機床工業(金切和成形機床)從業人員達36.9萬人,分流下崗后,現今約20萬人,在人數上世界第一。美國約5.8萬人,德國約7萬人,日本約4萬人。中國機床產值(約10億美元)居世界第七,年進口額20億~25億美元,出口額2.5億~3.5億美元,進口約為出口的8倍。2001年機床進口額24億美元,出口額2.9億美元,進口為出口之8.3倍。這些數字表明:(1)中國機床工業人員量多質差;(2)大量進口,出口徘徊,嚴重缺乏戰斗力,競爭力;(3)2001年進口NC機床1.77萬臺,占進口機床10萬臺的18%,進口NC機床金額14億美元,占總進口額24億美元的58%。除確實需進少數高檔不能自制的NC機床外,大部分能自行生產。非NC機床尤應自己生產。關鍵問題在于:制造者與用戶的密切合作,機床工業的主動開發、生產、組織能力差,信譽度低,因此用戶寧愿高價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