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專家建議我國出口企業去美國尋找機會
美國金融危機將使北美消費者更加依賴“中國制造”,營銷大師米爾頓·科特勒鼓勵中國企業大膽“走進美國”。
出口型企業本已被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得透不過氣來,全球經濟海嘯更是讓大批該類企業遭受滅頂之災。最糟糕的時刻似乎還沒有到來,怎樣才能熬過這個格外寒冷的冬天?這個關乎生死存亡的問題,讓珠三角成千上萬的出口型企業老板們如坐針氈。
“去美國開分公司,在中國生產商品,直接去美國市場銷售,這是一條現實可行的出路?!睆V東美成達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資深美國移民專家邱少懷建議,面對困境,中國企業必須尋找更為廣闊的“藍?!?。而通過辦理美國商業移民的L1項目赴美經商移民,在美國建立自有銷售渠道來改變利潤越來越微薄的狀況,這對于日子越來越艱難的出口、外貿企業老板們而言,不失為擺脫困境、向價值鏈上游進行突圍的一條可行路徑。
美國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制造”
金融海嘯襲來,全球消費者都捂緊了荷包,正在遭受金融危機嚴重打擊的美國更是不例外。在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盡管有人驚呼“中國制造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但同樣有人認為眼下對于“中國制造”而言其實正是一次難得的機遇,邱少懷就是這種觀點持有者中的一位。
“現在,美國的普通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歡迎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鼻裆賾驯硎荆聦嵣?,美國人早就已經離不開中國制造了。而經濟危機正在造成美國普通民眾消費能力、消費信心指數的大大下降,美國消費者毫無疑問將加重對價格低廉、質量可靠的中國商品的依賴程度,這對 “中國制造”而言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和他持同樣看法的,還有不久前剛剛來到廣州并在中大嶺南學院發表演講的美國科特勒咨詢集團主席、著名國際營銷大師米爾頓·科特勒先生。
米爾頓·科特勒認為金融危機令廉價商品備受青睞,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國家。高性價比產品是中國制造業的機會。“歐美已經陷入持續的經濟衰退,人們的消費已經從‘向上購買轉為‘向下購買,”他解釋說,“比如現在美國人最需要的是300美元的冰箱,89美元的空調,但市場上卻充斥著高價的商品。假如有廠家生產出來110~120美元的空調,那將是一個巨量的市場。”在他看來,“從全球范圍來看,能夠制造出符合美國人現階段需求的國家非中國莫屬?!?
去美國開分公司:出口企業解困的新選擇
“珠三角出口、外貿企業要想熬過這輪冬天,就必須尋找‘藍海才有出路?!痹谇裆賾芽磥恚绹鹑谖C對于中國制造來說既是嚴峻的挑戰,同樣也是一次機遇,“這會逼著一部分中國企業向價值鏈的上游挺進,從而改變自己在國際商業體系中給跨國公司扮演‘打工仔的角色”。在全球化的時代里,中國本土企業的老板應該有“當老板”的意識,比如去美國開分公司、通過在北美市場上自建營銷渠道并直接在當地市場銷售自己的產品,從而避開中間商的中間環節來獲得更高的利潤,就是眾多出口導向型企業擺脫眼下困境的一條可行途徑。
而事實上,“去美國當老板,在美國人的家門口銷售‘中國制造,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難。”據邱少懷介紹,比如中國內地的企業主只要辦理美國移民局專門簽發給跨國經理和高級管理人員的L-1簽證,不但可以不受配額和排期的限制全家人直接移民美國,更重要的是“可以非常便利地在美國設立自己的分公司,直接在美國這一主流市場建立自己的營銷渠道,并通過美國這個‘橋頭堡來輻射加拿大、墨西哥和拉美市場”。去美國開分公司,不僅能夠掙脫中間商的控制以獲取更大的利潤,而且還能夠直接在美國推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參加當地的展會、直接去拜訪潛在客戶,這樣就能夠“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國際貿易風險,可以及時掌握北美市場的需求變化和趨勢動向,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產品推銷出去?!彼硎?,去美國開分公司是中國企業向價值鏈上游挺進的一種可行路徑,其實這也是很多中國企業“遲早都必須走出的一步”。通過在美國開分公司直接進入美國市場的途徑,“讓自己從國際商業體系價值鏈條中的‘打工仔變成真正的‘老板”,這對于正在遭遇困境的中國出口、外貿企業來說,無疑意味著找到一片廣闊的“藍?!薄?
而米爾頓·科特勒先生不久前在廣州演講時也表達過同樣的觀點。他不僅主張中國企業應抓住機會“走出去”、“走進美國”,甚至主張中國應該到美國開設經濟特區。這位著名的營銷大師表示,“中國政府和企業應該到美國去建立經貿特區,把生產系統建立在美國的土地上,這樣才能擺脫關稅、政策等不利因素,同時還能分享到巨額的渠道利潤。比如肯塔基州擁有完善的交通設施,UPS的全球航空轉運中心設在該州。該州還有著低廉的土地成本,甚至便宜過東莞。另外,肯塔基還有大量失業的高級管理人才,這正是中國企業所需要的。因此,中國政府和企業應該到那里建立一個經貿特區。在特區里引入中國大型的制造企業及其完整的產業鏈,這樣才能避開貿易壁壘,在美國制造、銷售產品,占領市場。雖然美國的勞動力成本會高一些,但是企業只要通過入股等方式控制了零售渠道,就可以從中得到大量利潤?!彼治鰯祿砻?,“一個企業在產品生產制造中獲得的利潤僅為10%,而在分銷過程中獲得的利潤高達50%~60%,這個收益足以彌補相對較高的生產成本。”而占據價值鏈的上游,這正是“中國制造”和出口型企業所夢寐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