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擬建“互聯網+”環保監管網
環保如何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在6月5日的第三屆佛山環境保護暨綠色發展研討會上,“互聯網+”與環保監管以及產業的交融,成為與會者暢想的對象。
“現在,佛山市環保局針對"互聯網+環境保護"擬出了相關工作方案。將整合現有獨立應用的系統,構建"互聯網+大氣""互聯網+水""互聯網+土壤"三張"網",加強環境監管。”佛山市環保局科長畢志剛說。
“互聯網+環保”已擬方案將打造“互聯網+大氣”網絡
近期,佛山提出以籌辦中國(廣東)“互聯網+”國際博覽會為抓手,用十年時間把佛山打造成為中國“互聯網+”應用示范區、全球“互聯網+”中心。在“互聯網+”時代,佛山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市,如何使環保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現在,佛山市環保局針對"互聯網+環境保護"擬出了相關工作方案。事實上,原來就在探索互聯網在環保領域的應用。但到目前為止,獨立應用的系統比較多。”畢志剛表示,接下來,將用兩到三年時間,把原來的環保系統和新系統整合,打造一張“互聯網+大氣”的監管網絡。“同時,我們也在探索"互聯網+水""互聯網+土壤"等監管網絡,把原來的環境監管結合在這三張網里。”
畢志剛還表示,在佛山這個工業化城市里,希望通過提升環境監管現代化,使監管更加到位。也希望各個企業、廣大市民通過此系統參與到環保工作中。
目前,禪城的環保工作已經從傳統的工業產業轉為第三產業,而在線監控也成為工作重點內容之一。
“我們一直在進行大數據的學習,希望尋找到禪城產業中污染源排放的基礎數據和特點,以及它們與禪城環境容量、空間之間的關系。”禪城區環境保護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長嚴聰坦言,以前通過在線監控,受到行政處罰的多為國有企業,對其他企業的監控效果不太理想。如何用好互聯網數據,并配合行政處罰,是禪城一直探索的方向。
新興技術革新環境處理手段“互聯網+服務”大有可為
“互聯網+”時代,傳統環保產業也被賦予新的想象空間。在此背景下,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如何發展新模式,尋找新商機?
"互聯網+"這一概念如何滲透到環保行業,各企業都在進行探索。如果將環保劃分為三個產業,那么生態和資源是第一產業,環保制造業和產業是第二產業,環保服務業是第三產業。按照這個維度,"互聯網+環保"大有可為。”長天思源副總經理曾昭健說。
現在互聯網、大數據、云等技術帶來有利條件,為下一步環境處理提供了直接的技術手段。“我們可以構建幾個體系。例如,利用信息發布平臺,打造環境發布信息體系、環境科技體系、環境管理和服務體系,將這幾個體系融合起來。”
在他看來,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更好地滿足市民、企業對環保的知情權,環保產業可通過“互聯網+服務業”帶來更大的發展前景。
五區熱議環保
禪城:探索大數據監測配合行政處罰
在去年的研討會上,禪城區主要介紹了陶瓷行業環境治理經驗。而今年,禪城的環保工作重點已從側重傳統工業過渡到重點監測第三產業。“例如今年重點加強了對餐飲行業的油煙整治,另外在線監控這一塊也非常重視。”禪城區環境保護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長嚴聰說,目前很多企業在線監控數據有效利用率不高,還需要用人工重新檢測判斷是否超標。而禪城環保部門近來在學習大數據管理技術,希望進一步搜集禪城產業污染源排放的數據和特點,探索在線監控管理,讓在線數據可直接作為處罰依據,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很多城市在經濟環保領域運用大數據管理,如何用好互聯網大數據配合行政處罰,是禪城環保工作未來的重點探索方向。”嚴聰說。
南海:完善公共平臺培育環保產業
研討會連續在南海的“國家環境服務業華南集聚區”核心區瀚天科技城舉辦,南海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長徐湛坤介紹,南海近年加大了對環境不友好企業的執法力度,另一方面則希望繼續完善環境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培育一個新型環保產業。“國家環境服務業華南集聚區就是為發展環保產業而建立的,現在已經有多家環保企業上市,同時也希望一些環境不友好企業借助服務平臺,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轉變成環境友好型企業。”
徐湛坤還在現場分享了南海環保的五個體系建設,分別是發展環境服務業產業體系,以提升環境質量為目標的管理體系,一崗雙責的環境責任體系,以社區網格化治理為基礎的基層環境保護管理體系,以及讓全社會參與環保監督工作的污染源陽光體系,五大體系將為南海的環境治理和發展保駕護航。
順德:機構調整加大環保人員配置
順德大部制改革后,組建了順德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集合了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城管執法等眾多職能,成為順德環境保護的專責部門。順德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環保產業和信息科科長張寧介紹,去年順德經歷了兩場比較大的環保風暴,隨后進行了機構調整,今年5月將環保、交通、城管三部門劃分為三個較為獨立的板塊,理順了環保部門架構,同時還進一步壯大了環保隊伍,將原來的6個科室增加到9個科室。
除了機構調整,張寧透露,順德環保還將探索“互聯網+”,用科技的手段加強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三水:重點發揮協會作用服務企業
去年,三水區在全佛山市率先設立“環保警察”,而在今年,三水環保將重點配合產業發展。“不論是新來的還是現有的企業,目前環保部門已有了一套配合的工作機制,接下來要重點發揮行業協會的力量,進行環保工作的溝通協作。”三水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長伍聰穎介紹,鋁型材、陶瓷都是三水規模較大的產業,而這些行業排污量也較大,今年將側重對這些行業進行環保方面的指導和技術支持,讓已有的企業向綠色企業發展,而新引進的企業將嚴格做好規范,從而實現三水區的環境提升。
高明:探索“一門式”綜合執法
高明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長熊鵬程介紹,針對環保部門單獨執法難問題,目前,高明區委區政府正在重點推進“一門式”綜合執法工作,將建設相關執法平臺,把環保等8個政府部門納入其中,并建立綜合執法機制,調動相關司法部門綜合執法。
觀點
佛山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永泰:向污染宣戰企業市民也要參與進來
“今年我們圍繞環境法治年,全面開展全污染物的治理,現在幾乎涉及每個領域,都有嚴格的排放標準、治理要求、監管現場的檢查。我們希望通過今天的交流,能夠更好探討解決環保問題的瓶頸。”在6月5日的環保頭腦風暴中,佛山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永泰直言佛山環境發展現狀。他表示,對守法企業來說,嚴格的環境執法是一種保障;將更多重污染的企業繩之以法,也是一種維護市場公平的重要手段。
在國家層面,李克強總理也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決向污染宣戰。“由誰來宣戰?這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企業、市民都要積極行使各自的責任和權利,積極參與進來,逐步走向社會治理。”楊永泰說。
他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環保,重點發展更多的環保志愿者隊伍和環保非政府組織,“目前佛山環保方面的NGO還是基本空白的,政府要不遺余力地扶持幫助其壯大,成為我們環境治理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