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項措施”對路面機械的積極作用
拉動內需必然擴大公路建設 投資有利于路面機械的發展
無論是農村基礎建設還是交通基礎建設,公路都占有重要的份額。公路建設的資金投入是筑路機械發展的經濟條件。1998年為了應對亞洲經濟危機,國家執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采取擴大內需、加大基礎建設資金投入的方針。公路投資從1997年的911多億元人民幣猛增到1998年的2118億元人民幣(公路投資額度和公路增長等情況見下表)。
公路投資促進了公路建設的大發展,特別是加快了代表公路現代化的高速公路的建設,給整個工程機械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公路建設的高投入給相關部門購買施工機械提供了充足的經濟保障,可以說亞洲經濟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國路面機械工業向現代化發展的步伐。
這次為了應對從2008年開始的世界金融危機,中央政府將啟動4萬億元人民幣的投入措施。據了解,交通運輸部出臺的包括在建公路和規劃公路項目、農村公路和可能提前開工的公路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為4.8億元人民幣,預計末來3年每年公路建設投資額高達9000億元人民幣。公路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必將迎來新一輪高潮,也將給我國路面機械工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增值稅改革有利于路面機械企業技術改造
2009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條例》對稅率沒有改變,但允許企業抵扣購進設備所含的增值稅,降低了企業設備投資的稅收負擔。也就是說企業新購入的設備所含進項增值稅可以從企業本年新增增值稅中抵扣,避免了企業設備購置的重復征稅。這對路面機械企業提升自身實力、更新加工設備、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產品品種甚至產品轉型都是有利的。此外,因經濟危機引發的人民幣銀行貸款利率降低、鋼材價格及燃油價格回落,也都對企業技術進步提供了便利。
當前路面機械工業的發展重點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改革開放以來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裝備制造業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從高層次來看,仍存在一些問題。比較集中的評價認為,“我國是制造業的大國,不是制造業強國,總體水平不高,許多領域仍處于國際產業分工價值低端。創造能力較弱,自主核心知識產權少,跨國經營企業和國際著名品牌少。同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優勢是價格低、數量多,缺點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
路面機械在裝備制造業中占很小的比例,主要是為公路服務的產業,因此對公路建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產業。目前,我國的路面機械工業已經進入一個成熟的發展期,具有了相當的實力。路面施工機械品種齊全,已經成龍配套;養護機械也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從財政部等國家機關2008年12月9日公布的《國內投資項目進口工程機械不予免稅目錄》中可以得到證明,《不予免稅目錄》雖有保護民族工業的一面,但也證明了我國的實力。這些不予免稅的路面機械產品是:所有規格的平地機,所有規格的壓路機,所有規格的混凝土或砂漿攪拌機,所有規格的瀝青混合料攪拌設備,所有規格的瀝青攤鋪機,拌和寬度≤3米的穩定土拌和機,寬度≤7.5米、厚度≤350毫米的穩定土路面攤鋪機,寬度≤9.75米的滑模水泥攤鋪機,料倉≤10立方米的稀漿封層機,銑刨寬度≤2.5米的路面銑刨機。
路面機械的特點是品種多、批量小。除壓路機和小型機具外,其他產品很少有年產超過5000臺的。因此,路面機械的生產比較適合中小企業,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沒有以路面機械為主業的,所有生產路面機械的中小企業都應對生產前景充滿信心。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主要弱點是研發力量不足,研發資金的投入不足,進入國家各級研發計劃的機率很少。在新的形勢下企業必須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并積極主動爭取國家相關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路面機械不同于飛機、高精密儀器、計算機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大型石化裝備、超精密加工設備等產品,沒有太多高、精、尖的技術,因此我國的路面機械產品在技術性能上一般都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也有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技術亮點。但總的來看我國的路面機械產品總是在耐用性和可靠性方面存在差距,提高耐用性和可靠性是相關企業今后要注意的重點。為此企業需要提高加工能力,借助目前國家稅改優勢,增添必要的加工設備,更換和淘汰落后設備,并注意改進管理方式,提高職工技術能力。
從2007~2008年兩年的進出口情況看,我國路面機械出口勢頭很好,產品在性價比上很有優勢,受到包括歐美地區的用戶的普遍歡迎。但最擔心的問題是售后服務跟不上。因此,需要培養懂外語的售后服務人員,或在境外組建服務公司。
路面機械工業發展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在拉動內需的大環境下,全國各級政府都會響應中央的政策,積極行動。但總少不了一些人貪功爭名,搞“業績工程”。路面機械企業以往在營銷方法上存在著嚴重的賒銷行為,如果再碰上“業績工程”、資金不到位或者完全是空頭計劃,必然造成討債無門的局面。因此,企業必須嚴格控制資金流,保住企業利潤,決不要做虧本買賣。 (本文作者系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筑路機械分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