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棉紡機械發展仍任重道遠
近年來我國的紡織機械生產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要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
水平仍任重道遠。這是記者從烏魯木齊第二屆中國國際棉紡織大會上了解到的。
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勇在會上介紹說,自20世紀90年代
初起,紡機行業加強了清梳聯、自動絡筒機等技術的引進力度,再加上自主開發
的細紗機粗紗機、并條機等機種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我國的棉紡成套設備的制
造已經具備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能力。
從具體機種看:清流聯合機從無到有,并且能夠批量生產不同檔次的幾種機
型,其中梳棉機已經能夠向用戶提供40/80kg/h的不同機型。目前,我
國棉紡行業已經擁有清梳聯合機500多套,其中國產清梳聯合機已經占據了2
/5;并條機以自主開發為主,已經形成多個廠家齊頭并進的局面,速度可達8
00m/min的機型已經相繼推出;粗紗機、高速懸錠粗紗機已經是國產粗紗
機的主流,錠速可達1500r/min,其中機電一體化的懸錠粗紗機的比例
已經逐年增加;環錠細紗機是我國傳統優勢項目,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紡紗錠速已可穩定可靠地達到2000r/min,其中細紗錠子,已達到22
000r/min-2500r/min;變頻調速、可編程控制器已經廣泛應
用,帶集體落紗的細紗長機也已經推出。
我國制造的棉紡設備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已逐步縮小,這也可以從我國近
年來進口棉紡設備的變化中進一步得到證明:1994年,我國進口紡織機械2
6.5億美元,其中,進口棉紡設備6.9億美元,占26%;2000年,我
國進口紡織機械19億美元,其中,進口棉紡設備3.15億美元,占16%。
匯集烏魯木齊的國內眾多知名紡機企業,在國外紡織機械制造商咄咄逼人的
攻勢下,仍顯得信心十足。一位資深的紡機銷售人員對記者說,現在國內較大的
紡機生產廠基本上都引進了國外的先進棉紡機生產技術,而且我們的消化能力特
別強,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實現國產化,與同類型的進口紡機相比,不僅在價格
上有很大的優勢,就是性能價格比也有一定競爭力。但專家指出,這并不意味著
紡機企業可以高枕無憂了。棉紡設備制造盡管是我國紡機制造業中最具優勢的行
業,但距國際先進水平仍有相當差距,其中轉杯紡紗機、自動絡筒機、細絡聯、
粗細絡聯差距更大。有些機種從技術水平和性能看,已經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近,
但是質量和運轉的可靠性還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國內不少棉紡企業寧肯花大價
錢購買國外設備。由此可見,無論從滿足我國棉紡行業技術進步、更新改造的需
要,還是從棉紡制造業提高自我水平來講,我國棉紡織機械的發展都是任重道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