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補貼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一舉多得,農機補貼“四兩撥千斤”
“實踐證明,農機購置補貼是一件‘一舉多得’的政策。它滿足了農民對農機化技術和機具的迫切需求,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節本增收,推動了我國農機工業的生產發展和市場繁榮。” 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司長王智才11月9日在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說。
王智才介紹,2005年中央財政安排了3億元,各級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超過了8億元,全國農機補貼資金達到11億元。雖然補貼資金數量不是很大,但財政監管支持到位,機具補貼落實到位,政策實施效果很好,可以說是補到了關鍵、補大了產業、補出了效果,深受農民歡迎。這項政策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補貼效果實,是一項“一舉多得”的政策。補貼的是農業機械,滿足的是農民需求,促進的是農村生產力,帶動的是產業發展,推動的是科技興農成果應用。目前,農業正處于建設現代農業的新階段,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農民需要的是先進適用的生產工具。但由于農民的收入較低,有效購買力不足。因此,對農機購置實施補貼政策,不僅可以幫助農民實現愿望,而且還使農民有了致富的手段。這樣既調動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又讓農民在經營農機作業服務中增加收入,得到實惠。同時,購機補貼還拉動了農村消費市場,帶動了農機工業、維修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投資乘數效應。2005年農機企業產銷兩旺,據了解,全國農機工業生產值將達到1000多億元。
二是帶動作用強,是一項“四兩撥千斤”的政策。在中央財政補貼政策的帶動下,各級地方政府也相應增加了財政投入。據統計,2005年全國各級財政投入購機補貼資金11億元,帶動農民投入50億元,形成了政府扶持引導、農民積極發展的好局面。
三是示范作用大,是一項加快農機化發展的政策。補貼政策引導,帶來了農業裝備配置“三化”發展的新趨勢,即:動力機械大型化、農機作業全程化、效能復合化。另一方面,購機補貼推動了農機大戶和專業合作服務組織發展,讓有機戶有活干,讓無機戶有機用,共同利用農機,方便種田農民,促進了農機服務產業化、社會化服務,提高了農業生產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在頭兩年開了一個好頭,政府滿意,基層急需,農民歡喜,社會關注”,王智才強調,“特別是農民還有 農機企業對補貼政策的反響很強烈、很擁護,這充分顯示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所產生的積極效果?!?006年全國農機補貼有望大幅度增加 在談及2006年中央財政是否增加了農機補貼的資金數量,補貼的范圍是否有所擴大的話題時,王智才說:“農機購置補貼是農機化促進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幫助農民致富的一個手段,它解決了農民‘買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問題,效果非常明顯。2006年全國農機補貼資金數量肯定是要增加,根據目前狀況分析,我認為‘大幅度’這個詞是可以用的。”
王智才說,我們可以看到,盡管中央財政投入農機補貼的力度在逐年加大,但與農民實際需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據陜西省調查,中央農機購機補貼資金只能滿足農民購機需求的20%。
王智才介紹,基于以上原因,2006年補貼的對象還只能是部分縣和部分農民,還做不到“普惠制”,而是“重點制”,能得到補貼的也只是部分符合條件的農民。按照突出重點與兼顧特色的原則,在資金使用上,重點向優勢農產品集中的主產省、主產市縣傾斜;在補貼對象上,主要向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和農機作業服務合作組織傾斜;在補貼機具種類上,還是重點補貼大中型拖拉機、耕作機械、種植機械、植保機械、收獲機械、糧食干燥機械等6大類18個品種的機具,突出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和有利于改良土壤,保護環境及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油等可靠、適用、先進的機具。明年財政補貼資金支持仍然以糧食生產為重點,目的在于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繼續增產,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皯x型”變為“公開選型”
王智才透露,為了搶農時,2006年全國通用類購機補貼產品選型的時間提前了,并由去年實施的“應邀選型”變為“公開選型”,旋耕機將被列入到通用目錄中。明年仍將實行部省兩級選型制度,部一級的全國通用類購機補貼產品選型文件說明會于11月10日在京召開,會上對企業參選的條件、選型文件的填報要求、選型程序等做詳細說明,并計劃在元旦前后完成機具的選型工作(也就是目錄的制定工作);與此同時,省一級的非通用型購機補貼產品選型也爭取在元旦前后完成,以便在明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預算以后能夠盡早實施明年的補貼政策。
王智才表示,補貼機具的規范化選型和進一步方便補貼對象是農機補貼資金使用實行“陽光操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就是說, 農機補貼要使補貼機具的質量可靠,先進適用;要讓補貼發放的操作更加簡單,要求生產、銷售企業注重服務,讓農民得到實惠。為了進一步實現這些要求,通過在規范管理和具體操作上進行了細致的研究,財政部、農業部共同修訂和下發了新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豆芾磙k法》在堅持補貼機具實行競爭篩選制、補貼實行集中支付制、受益實行公示制、管理實行監督制和成效實行考核制的“五制”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財政、農業兩部的職責、補貼重點,規范了年度補貼機具確定方式,簡化了資金運作使用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樣,明年的購機補貼工作除了要遵循《管理辦法》以外,還要在農業部、財政部共同下發的具體實施方案的規范下,進行公開、公正、透明操作,充分尊重農民的選擇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