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今日開幕
Feijiu網資訊平臺:盛夏,低緯度高海拔的貴州充滿“綠色誘惑”。
在這賞心怡神的生態環境里,6月27日,以“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新議程、新常態、新行動”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5年年會拉開帷幕。
論壇舉辦前夕,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貴州視察,殷殷希望: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生態文明托舉貴州跨越發展的新平臺,飽含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期望。2013年7月,首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舉辦,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2014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鼓勵貴州以生態文明作引領,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殷殷囑托內化于心,外踐于行。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依靠多年的生態積累,貴州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跨越發展之路——
咬定生態不放松,“靠山吃山”譜新篇
2月25日,春節假期結束上班第一天,在貴安新區川心村,伴隨著省區縣鄉各級干部揮鏟種樹行動,“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啟動。這一天,全省8萬余名干部群眾義務植樹40多萬株。
這是貴州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劍指荒山和坡耕地的又一重大舉措。
用三年時間,向石漠化發起總攻。到2017年,完成造林綠化任務916萬畝,
使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林業產值突破1200億元,這是“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
從2月下旬到4月15日,不到兩個月,全省完成宜林荒山造林382萬畝,完成退耕還林54.6萬畝。
目標和實際行動,是貴州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以生態文明為引領,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的精彩呈現。
49%的森林覆蓋率,“生態大公園”“文化大觀園”“天然大氧吧”“綠色大空調”“天然藥物寶庫”……地處祖國西南腹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因山阻隔,養在深閨;因山而貴,儲存了巨大的“綠色財富”。
如何變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貴州在構筑兩江上游生態屏障和“兩加一推”中,探索出了“靠山吃山,吃山養山”的寶貴經驗:“以經濟開發促生態建設,寓生態建設于經濟開發”。通過發展山地農業、生態旅游業、生態畜牧業等產業,綠水青山不斷變成群眾存本取息的“綠色銀行”。
咬定生態不放松,化綠為“金”,貴州以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區為目標,從2009年開始舉辦生態文明貴陽會議開始,到2013年升格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至今,不斷拓展全球視野,謀劃和落實自我發展之路。
2013年,全省“5個一百工程”實施,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100個旅游景區探路綠色發展,領著農民干,幫助農民賺。在此基礎上,去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響亮地提出“五大新興產業”,其中大健康醫藥產業、山地農業、生態旅游業與山關聯。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舞動“產業鏈”,成為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共贏的重要路徑。
依托品種全國第二的中藥材資源,發展大健康醫藥產業。一年時間,全省上百個大健康醫藥產業開工,一座座醫藥產業園拔地而起,標準化種植基地遍布全省。
依托生物資源多樣性的優勢,發展現代高效山地農業。全省茶葉種植面積全國第一,湄潭翠芽、都勻毛尖、“烏蒙山寶·畢節珍好”一批特產形成品牌,生態畜牧業、辣椒、馬鈴薯等優質農產品暢銷全國。
依托生態氣候、自然景觀、民族文化,發展生態旅游業,著力構建生態旅游產品、交通、資源保護開發、經營管理和市場拓展產業體系,打造生態旅游目的地。一處處旅游景區游人如織,賓館和餐飲業生意火爆。
扛起生態文明的旗幟,貴州綠色產業頻傳佳音,奔小康信心滿滿:到“十二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程度提高到80%以上;到2020年,以縣為單位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000美元以上。
依托生態“趕與轉”,描繪城鄉新畫卷
從遵畢高速公路普底站下匝道,進入百里杜鵑花海文化城。
553幢別墅民居錯落有致擺布,生態廣場、大型停車場和幼兒園配套建設,成為花海文化城時下最耀眼的風景。
這是政府投資2.1億元修建的生態移民安置點,一期工程171幢于去年底完工交付使用,已有80%的搬遷戶入駐,上百戶人家在杜鵑花節期間,開旅店、搞餐飲,嘗到旅游服務的甜頭。
據統計,2012年5月,貴州在全國率先啟動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目前已累計投入百億元,搬遷安置17.2萬人。
開展生態移民,是貴州決戰貧困、攻克小康路上“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為了讓山更清、水更綠、百姓更富,貴州以實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四位一體”為抓手,在寬廣的發展平臺上既“趕”又“轉”,統籌城鄉新發展。
新型工業化,以“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為綱領,杜絕污染企業進入,設立“綠色門檻”;搶先出招,發展以大數據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解決農民家門口就業。
新型城鎮化,實施產城互動,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依托公路、風景區,建特色村寨,把美麗鄉村作為城市“后花園”,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統籌城鄉譜新篇,產城互動促發展。
從山東引進織金縣工業園區的東偉服裝廠,兩年來生產價值超過10億元的牛仔系列服裝,解決就業1萬多人。
大方縣經濟開發區,上海雪榕集團去年底入駐生產食用菌,目前已經解決1000多農民工就業,規模正在擴大。
統籌城鄉譜新篇,鄉村成了“后花園”。
以富、學、樂、美為主題,生態廣場、危房改造、民居亮化、通村公路油化、連戶路硬化、環境衛生整治在廣大農村齊頭并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展開,教育、衛生、低保等民生事業同步進行,美麗鄉村與城鎮發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生態就是“金飯碗”,放眼全球路更寬
“楊花落盡子規啼,隨君直到夜郎西。”
楊花飄落時節,南方地區開始進入烈日炙烤的夏季。“公園省”貴州,處處山青水秀,氣候清涼。一處處田園美景、民族風情,讓你找回鄉愁,樂不思歸。
昨天,貴州萬重山,自古黔道難。有夜郎之稱的貴州,因山阻水隔,鎖在深閨,外人生畏,愁腸百結。
如今,立體交通形成網絡,四通八達。4000公里高速公路網狀分布,深入各縣連通周邊省市。貴廣高鐵、滬昆高鐵通江達海,成貴高鐵、渝黔高鐵和城際鐵路建設如火如荼。9市州機場“干支互補”,飛向全國和世界。
與交通共舞,大數據產業朝陽東升。引進國內外一流企業,率先開放省級政府數據,建起第一個省級數據資源整合交換平臺,創建國家第一個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打造大數據領域第一商業模式大賽,讓信息為貴州插上騰飛翅膀,把多彩貴州推向世界。
打開山門,撩去面紗,貴州正以滴水穿石、敢為人先的干勁精準發力,把世界請進來,把自己送出去。
舉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攜手全球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增強了貴州發展自信,提升了貴州世界形象,為貴州擁抱世界、世界認識貴州搭建了新平臺,上升到新高度。
貴州之貴,在于山貴。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貴州要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希望在山,潛力在山,后發趕超靠山。
“未來幾年將是非常有意思的幾年,因為全世界都希望看到中國在此方面的行動。”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納感言。
伴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的持續舉辦,貴州正沖破山的枷鎖,搭建與世界共享資源的平臺,秀美山川正在變成4000多萬各族群眾的“金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