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叉車行業謀求新發展
近幾年,我國工業車輛行業持續穩定發展,每年都以30%的速度遞增,而且出口的增速更快,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競相進入工業車輛行業。雖然國家將工業車輛列為特種設備加以管理,且提高了進入行業的門檻,但是,目前國內不僅有14家獨、合資企業,而且國內其他行業有經濟實力的企業也紛紛跨入工業車輛行業,利用自身產品在國外市場的銷售優勢,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競相銷售自己生產的工業車輛產品,致使目前國內生產機動工業車輛的廠家已超過65家,且很多廠家都將年生產規模設定為萬臺,由此很容易形成行業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
2008年我國工業車輛行業上半年仍呈現良好的發展勢態,但由于國際金融及國內原材料漲價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半年的國內外市場將會遇到困難。需要行業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產業結構,狠抓節能減排,使行業走向健康的發展道路。
但和國外先進的工業車輛制造商相比,國內企業在產品品種、可靠性等方面還存在差距,和國內外的市場需求有相當距離。為促進行業發展,現提出以下建議,供企業參考。
開發以蓄電池電機為動力的電動工業車輛
由于歐美市場對環保重視較早,要求較高,所以歐洲市場的電動工業車一直占主導地位,其電動工業車輛所占比重一直占整個工業車輛的75%以上,美洲電動工業車也占整個工業車輛51%。而我國近年來雖然對節能環保和安全意識有所增強,但電動車輛發展速度還不夠快,2007年電動工業車輛銷售為36294臺,占整個工業車輛的24%左右。
2007年我國出口電動車輛18200余臺,金額為1.13億美金;而進口7900余臺,金額卻達到1.44億美金。這說明出口是技術起點低、價格也較低的電動工業車輛;而進口是起點高、價格含量較高、技術難度較大的產品。尤其是堆高在6~12m的電動工業車輛,最貴的每臺在百萬元之上,目前我國尚不能生產,建議有能力的國內企業加快研制。
國外先進的電動工業車輛制造商已全部采用交流電機替代直流電機。例如,上海力至優叉車制造有限公司、豐田產業車輛(上海)有限公司等,無論是在中國制造還是進口的電動工業車輛已完全采用交流電機。而我國重點企業也只有15%~30%的電動工業車輛采用交流電機,這也要求行業共同努力。
加強空重箱堆高機和空重箱正面吊的研發
我國港口遍布渤海灣、東海、黃海和南海各地,近幾年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很快,而集裝箱用空箱、重型堆高機,空箱和重型正面吊的發展較慢,基本依賴于國外進口。2007年我國出口內燃叉車(含集裝箱叉車)達30600余臺,金額為4.7億美金;而進口近4200余臺,金額卻高達1.84億美金,進口多為技術含量較高的內燃叉車,其中空重箱堆高機和空重箱正面吊占有相當比例。我國大連叉車有限公司、安叉集團公司、三一重工雖然開發出此類產品,但其質量和產量與國外企業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不斷更新內燃叉車 更好為國內外用戶服務
我國是個傳統的內燃叉車生產制造國,在引進三菱和TCM技術后,叉車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得到很大提高。尤其近幾年來,行業堅持自主創新,采用國內外優秀配套件,并加大自主研發能力,從外觀、舒適性、減振、傳動、制動、節能減排、環保以及安全等諸多方面,跟蹤國外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斷追求技術先進性,加快更新產品,為國內外各行各業客戶提供滿意產品。
遵照節能、環保、安全的產業政策,學習國家將工業車輛產品納入特種設備的管理方法,按照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要求和分會理事的決議,有必要制訂行規行約,使大家都遵守游戲規則,保證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蘇恩一先生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工業車輛分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