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業發展整車出口的利與弊
近幾年,我國整車出口增長很快,2005年更是超過了17萬輛,同比增長120%。為了進一步推動汽車出口,政府部門準備培育100個國家級的汽車或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許多企業紛紛舉起了出口大旗,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干一場。但本文作者卻認為,現在大力發展整車出口為時過早,對行業、企業來說可能弊大于利。這個觀點或許還有待商榷,不過文章也為我們理性看待出口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其提出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思索。
從行業層面的利弊分析看,整車出口對于汽車行業而言是有其積極意義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1)通過增加外部市場為整車生產規模的擴大提供了條件,有助于獲取規模經濟效益。2)賺取外匯并吸引各種資本流入汽車行業,使得企業能夠有更多的資金用于研究開發、升級改造、投資建廠,有助于推動產業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
但在目前,弊端也很明顯。有些企業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較嚴重,沒什么長遠規劃,只要有出口機會,出口的數量再少也不嫌少,出口的國家再多也不嫌多。一個企業好不容易開拓了一個市場,大家立刻跟著一哄而上,由于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沒什么過人之處,只能火拼價格,自己人打自己人。許多企業為了搶進度、降成本,完全依靠國外代理商的銷售、服務網絡進行出口,本來產品質量就不高,問題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這種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扭轉,必然會引起國外消費者的不滿,最后倒霉的是整個中國汽車工業。 摩托車行業就是前車之鑒。
此外,借助于整車出口,一些在國內生存比較艱難的企業能夠得以生存。一些規模比較小、技術比較落后的企業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機會,這既不利于我國汽車產業的優勝劣汰,也不利于汽車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延緩了中國汽車產業整合、做大做強的步伐,影響了我國汽車產業 競爭力的提升。
從企業層面的利弊分析,整車出口對于企業而言肯定是有利可圖的,不然就不會有企業愿意這么去做了,具體說來,企業從中獲得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名聲。在許多人眼里,整車出口,尤其是出口到歐美,意味著產品的質量、性能比較過硬,意味著出口企業的實力比較雄厚,因此,就可以借此提升產品和企業的形象。再者,通過出口可以在政府那里獲得良好口碑,以便獲得支持。第二,短期利益。有些企業,國內生存空間受到了擠壓,導致產能利用不足,費用得不到有效分攤,后續投入得不到保證,為了緩解這種危機,于是想到了出口,有的甚至就是為了短期撈一把,出口成本盡量壓低,從而實現了短期利益的最大化。第三,長期利益。我國汽車終究會在世界汽車市場上有所作為,那些有實力、有抱負的企業可以通過出口加深在 政策法規、關稅壁壘以及經銷網絡建設等方面的認識,積累國際化運作的經驗,此外,出口還有助于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擴大規模和影響力,這對于企業在國內的競爭也是很有好處的。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出口對企業而言也不例外。時下,國內競爭已到了關鍵時刻,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兵敗如山倒。此時大力發展出口,勢必會牽扯企業的許多精力和資源,讓企業處于兩線作戰的境地。如果國內受其拖累,國外即使取得一定的成績也意義不大,道理很簡單,連自己的家門口都守不住的企業又怎么能守得住國外市場。另外一個弊端就是在自身實力還不夠雄厚、內功還不夠扎實的情況下,盲目出口的結果往往是出得去但出不好,輕而易舉地砸了自己的招牌,以后等時機成熟了再想挽回聲譽,代價是極其昂貴的。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世界汽車業已形成了一種高度集中的格局,剩下的都是些巨頭,這是汽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一方面意味著我國整車出口的終極對手實力強勁,另一方面則意味著我國最終能存活下來的整車企業會少之又少。如果在國內汽車業完成整合之前就全面開花、大力發展整車出口,不但容易導致重復建設、資源浪費,還會延緩國內汽車業的整合,最終必然會被對手一一擊潰。日韓整車出口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在國內有所整合的情況下才大肆進軍國際市場的,從而為出口提供了一個比較穩固的根據地和實力保證。
對此筆者建議,國家應該提高整車出口門檻,以免一些信譽比較差、規模比較小、質量比較低、技術比較落后的企業在國外造成不良后果,影響我國汽車業的形象;而對于那些重信譽、有自主能力、有開拓精神、實力比較雄厚的企業則應該大力支持,幫助他們早日做大做強,成為世界汽車界的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