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受挫,汽車業的國際化戰略也應調整嗎?
-
自2008年10月份以來,中國無論是汽車整車還是零部件的出口同比均出現大幅下挫。“一覺回到5年前甚至10年前了”,眾多外貿部門負責人對此深有感慨。
國外汽車相關產品終端需求的下降、人民幣大幅升值、進口商或經銷商信心不足導致庫存銳減是造成汽車業出口大幅下降的三大主要原因。而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是否會進一步加劇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近期有抬頭趨勢,汽車業出口和國際化之路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于是,近期市場上又傳出了質疑國際化的聲音,不少企業簡單地認為是全球化惹的禍,并將市場調整為做國內市場,減少出口業務的份額。2月份市場上又傳出汽車零部件出口的佼佼者-北泰公司受累于金融危機而被清盤的消息,進一步打擊了零部件企業對于出口業務的信心。在此背景下,汽車業的國際化戰略是否需要做大的調整?
蓋世汽車網近期對30家左右的汽車零部件出口型企業進行的隨機調查顯示,50%左右的企業對于出口信心下降,但80%的企業仍然將出口作為業務的重點在開拓,只有20%不到的企業表示要暫緩出口業務。
蓋世汽車網總裁陳文凱表示:“這個結果說明了中國企業家在對汽車業全球貿易趨勢的判斷上依然相當的理性。”他同時補充說,事實上這次危機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出口及全球化的戰略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他說,首先從中長期看,出口和全球化戰略不但不應停止,反而要加大對這個戰略的關注。因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而引起的全球貿易下降,這顯然不是一個常態,隨著這輪危機的逐步見底和改善,全球化的趨勢會得到進一步加強。另外,汽車及零部件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行業,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管理水平現在甚至還不如印度,如再不用全球的眼光來看待企業的發展,將會貽誤發展的良好機遇。出口只是企業全球化的第一步,但作為全球化戰略的有效探索,至關重要。從國家的宏觀政策來看,并沒有削弱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板塊,而是用提高出口退稅率等措施來支持出口。對于出口比例較少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又是產業升級的代表性行業,國家的汽車行業振興計劃中還特別將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作為一個關鍵的議題。因此,陳文凱強調說,保持對國際化戰略的關注度,十分必要。
其次,“企業要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適當調整近期發展策略的確有必要,但要因不同企業而有所差別。”陳文凱說。比如,前期對出口依賴度過高的企業,有必要鞏固和加強國內業務的發展;但前期出口比例很少的企業,可能反而迫切需要制定可行辦法,來關注和加大出口業務。
再次,企業要善于分析和抓住危機中的潛在機會,運用差異化的戰略,變被動為主動。誰都無法否認在這場大危機中存在著大量的機會,優秀的企業要認真去分析、發現和抓住這些機會。現代汽車在狂瀉的美國汽車市場上反而出奇制勝,實現了15%左右的銷售增長,超越了豐田、本田兩大車壇明星。“國內的零部件企業一定要把握類似的機會,如何利用好這種潛在機會迅速開拓新的客戶或市場,就要靠企業家的智慧了。”陳文凱表示。
(文章來源:蓋世汽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