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公布
-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大,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穩定汽車消費,加快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我國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特制定本規劃,作為汽車產業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規劃期為2009-2011年。
一、汽車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形成了多品種、全系列的各類整車和零部件生產及配套體系,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已經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大國。但是,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不高、自主開發能力薄弱、消費政策不完善等問題依然突出,能源、環保、城市交通等制約日益顯現。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加深和國際汽車市場的嚴重萎縮,國內汽車市場受到嚴重沖擊,導致全行業產銷負增長、重點企業經濟效益下滑、自主品牌轎車發展乏力,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形勢嚴峻。
應該看到,結構調整是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要求。汽車產業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后,必然要進行一次大的調整,以解決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積累的諸多矛盾,國際金融危機只是引發了結構調整期的提前到來。目前,我國汽車市場正處在增長期,城鄉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汽車產業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實施積極的消費政策,開拓城鄉市場,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需求;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推進汽車企業兼并重組,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加快技術改造,提升企業素質;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加強自主創新,培育自主品牌,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促進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擴大內需,注重財稅政策激勵與消費環境改善相結合。既要立足當前,采取財政激勵措施,擴大國內汽車市場需求,確保經濟增長,又要著眼長遠,完善消費政策,培育消費市場。
堅持結構調整,注重發揮市場作用與加強政府引導相結合。利用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手段,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整合要素資源,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汽車產業組織結構優化升級。
堅持自主創新,注重改造傳統產品與推廣新能源汽車相結合。加強技術改造,提高研發水平,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和結構調整,著力培育自主品牌,積極發展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
堅持產業升級,注重工業發展與服務增值相結合。汽車生產企業既要增強制造實力,又要拓展汽車金融業務和產品售后服務,強化生產與服務的紐帶聯系,促進相互支撐,實現汽車制造業和汽車服務業協調發展。
(三)規劃目標。
1. 汽車產銷實現穩定增長。2009年汽車產銷量力爭超過1000萬輛,三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
2. 汽車消費環境明顯改善。建立完整的汽車消費政策法規框架體系、科學合理的汽車稅費制度、現代化的汽車服務體系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建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配套體系,為汽車市場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3. 市場需求結構得到優化。1.5升以下排量乘用車市場份額達到40%以上,其中1.0升以下小排量車市場份額達到15%以上。重型貨車占載貨車的比例達到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