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軟肋”和“瓶頸”如何破解?
“大家要保持頭腦清醒,心中有數。全球鐵礦石供求關系的改變確定無疑。”3月20日,在出席2014冶金礦產品國際會議發言時,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強調指出。
他做出以上判斷的依據是:一是以中國為代表的鋼產量增速趨緩,對鐵礦石的需求強度減弱;二是全球鐵礦石供應量持續提升。
據業內專家估計,2014年,國外主要鐵礦石供應商的新增產能在1.5億噸以上。供大于求的出現預示著進口礦價將一路走低,這是市場的選擇。
“鐵礦資源是中國鋼鐵業的‘軟肋’和‘瓶頸’”,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張長富提出:“我們只能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發揚改革創新的精神,破解難題,爭取主動。”
為此,他認為,未來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看,中國必須建立自己的鐵礦石保障供應體系。
第二,要努力生產優質鋼材,實現減量用鋼;努力開發國內鐵礦石資源,提高自給率;努力發展廢鋼產業,做大做強第二資源。這是中國鋼鐵行業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三,加強市場監管,反對價格壟斷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建立公開透明、公平合理的中國鐵礦石現貨市場、期貨市場,培育和使用具有公信力的“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提升中國的話語權。
第四,加強行業自律,樹立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培育規范、有序的市場秩序,建立和諧、理性的供求關系和定價機制,建立主要供需雙方長期穩定的戰略協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