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鋼鐵機械最佳合作時機來臨
據悉,在日前召開的“2005中國鋼鐵-機械產業鏈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表示,目前我國鋼鐵和機械行業都進入平穩增長時期,此時正是鋼鐵和機械行業進行戰略合作的最好時機,建議鋼鐵企業依靠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來擴大鋼鐵需求,靠機械產品的出口帶動鋼鐵的出口。
鋼鐵業的“好日子”已結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指出,鋼鐵行業超常規增長和暴利的“好日子”已經結束,現在開始進入平穩增長階段,今后幾年,會一直保持比其他行業更快一點的發展速度。這一階段中,鋼鐵行業平均利潤率會下降,鋼鐵企業兩極分化,真正的優秀企業開始顯現出來,迎來新的擴張機會。
劉世錦說,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結構調整,包括以技術升級為特征的產品結構調整,以企業購并、重組和產業鏈整合為主導的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在區域結構上,企業市場會向沿海地區傾斜。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顧問吳溪淳表示,2002年4月開始的鋼鐵行業36個月的上漲周期已經走完,供求關系發生改變,鋼鐵價格出現回落,以后會繼續在價格漲漲落落中不斷尋求供求平衡。
吳溪淳認為我國鋼鐵工業支撐裝備制造業發展的能力有了很大增強。上半年國產鋼材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從去年同期的88.03%上升到92.43%,鋼材自給率達到了99.05%,而去年上半年這一比例是91.04%。
機械用鋼可望年均增長5%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預計,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機械行業對鋼鐵的需求總量將繼續增加,在2020年前保持年均5%的增速。目前我國機械行業年消耗鋼材達4000-5000萬噸,占我國鋼鐵消費量的11%-15%。
他認為,我國機械工業已經由依靠總量高速增長進入穩定增長時期。據測算,“十一五”及2020年前機械工業年均增速仍將在12%—15%左右,但機械工業各子行業發展呈現分化趨勢。以電工、重型礦山、石化通用為主的重大技術裝備和以數控機床為代表的高技術裝備制造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以汽車和工程機械為代表的交通運輸和施工機械裝備制造業則明顯降溫;而農機、食品包裝機械制造業則一改多年來相對沉悶的局面,出現了明顯回暖的態勢。
戰略合作“好時機”來臨
吳溪淳表示,鋼鐵企業要確立依靠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來擴大鋼鐵市場的思想,不能光盯著房地產的鋼材消費和出口。去年我國機械行業進出口逆差500多億美元,如果能用國產化設備替代產品,這一轉換中對鋼鐵的需求量會是很大。同時要依靠機械產品的出口帶動鋼鐵的出口。
他建議,鋼企與機械裝備制造企業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發鋼鐵新產品。鋼企同時要減少銷售上的中間環節,進行直接銷售。目前鋼鐵工業協會會員單位中只有20%的銷量是直銷。他同時呼吁鋼企要有長遠眼光,搞好上下游關系,不能鋼價下降才要求穩定價格,在上漲時也要穩定住價格。
蔡惟慈說,現在鋼鐵和機械行業雙方都有合作的需求,是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最好時機。機械行業對鋼鐵的需求總量將繼續增加,但品種及性能要求不斷提高。隨著重大技術裝備的大型化,參數的極限化,需要鋼鐵業開發更多具有耐高溫、高壓及耐輻射、腐蝕等性能要求的新品種鋼材。機械行業近期特別需要鋼鐵業發展發電設備用管板材、汽車用鋼板、取向冷軋矽鋼片、模具用鋼材、鍛造用鋼材、軸承用鋼材等短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