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新政出臺冶金裝備制造業重新定位
隨著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中國鋼鐵工業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同時對我國的冶金裝備制造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專家近日向記者介紹,循環經濟和節能降耗是鋼鐵“新政”的最大亮點,這將成為國內冶金裝備制造業開拓市場的重要切入點。
用循環經濟理念開拓市場
中國金屬學會副秘書長蘇天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循環經濟理念的提出,對發展新一代冶金技術裝備提出了新課題和新要求。
“新政”明確指出:我國鋼鐵企業必須按照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理念,提高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做好節能降耗工作;新上項目高爐必須同步配套高爐余壓發電裝置和噴吹煤粉裝置;焦爐必須同步配套干熄焦裝置并匹配除塵裝置和焦爐煤氣脫硫裝置;焦爐、高爐、轉爐必須同步配套煤氣回收裝置;電爐必須配套煙塵回收裝置;鋼鐵渣用于建材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設;利用煤焦油深加工芳香烴衍生物作為醫藥、染料等精細化工產品的中間原料;利用高爐水渣、轉爐鋼渣及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生產水泥熟料;利用社會廢品作為鋼鐵生產原料重新使用。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余壓發電、煙塵回收、“三廢”利用等領域所用裝備需要大力開發,蘊涵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蘇天森指出,新一代冶金技術裝備應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其中,具備鋼鐵制造、能源轉換、處理大宗廢棄物等功能。
重機企業切勿盲目擴大產能
記者注意到,2004年重型機械行業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總產值接近1500億元,增長速度超過30%,效益的增長率也在30%以上。2005年中國重機行業的同比增長速度將達到20%,總產值將達1700億元。目前,我國冶金礦山設備制造企業都在加班加點地趕任務。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務委員兼重大裝備辦公室主任隋永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現在的裝備制造業面臨著一個要不要擴大生產能力的問題。按照目前的市場需求,現有產能顯然滿足不了要求,但如果這樣的市場需求并不能維持太長時間,那么貿然地擴大生產能力顯然是不可取的。
他提醒說,機械工業應該吸取過去發展中的教訓,不能重走簡單擴大生產的老路。骨干企業應認真考慮如何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工藝裝備能力以及在全球的營銷能力,向國際化的大企業邁進。
從當前國內鋼材市場價格持續低迷的現狀分析,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有關專家認為,冶金設備制造企業盲目擴大生產規模是不理智的,企業今后應做好以下幾項主要工作:
一是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運行。企業應注意科學合理地安排生產和檢修任務,及時清查隱患,明確責任,完善規章制度,落實措施,確保生產安全和設備穩定運行。二是提高設備的經濟運行水平。企業應集中精力抓好現有的設備的高質量、高效益運行通過檢修和改造,采用先進實用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實現各個工序優化配套,堅持對標挖潛,提高節能降耗、能源綜合利用水平。三是充分發揮設備的設計功能與指標水平,不斷開發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四是建設與完善設備管理信息化工作。設備管理信息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設備系統的許多管理工作還需進一步規范和細化,基礎工作要更加扎實,資料和數據要更加準確,維修的模式和機制要更加先進和科學,整個隊伍的素質要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