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振興規劃獲國務院認可
本報1月21日獨家獲悉,有色金屬振興規劃已經得到國務院初步認可,九條建議中,收儲計劃、降低電價、合理調整稅費、加快產業戰略重組等內容已取得共識,只有“降低電價”這一條建議未通過。
“這只是初步結果,還要經過國務院辦公會再次討論審議后,才能確認最終方案。”權威人士告訴記者。
如果不出現重大調整,在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排名靠后的有色金屬行業,其振興規劃卻有可能較早付諸實施。
降低電價被否定
“降低電價建議被否定,主要是影響面太大,涉及整個煤電市場的影響。”來自有色金屬相關部門的權威人士說,“包括企業直購電試點的建議,也被否了。”
2008年自9、10月份有色金屬價格暴跌以后,云南等地方政府開始出臺優惠電價政策。由于電價已經占到電解鋁成本的三分之一,因此,有色金屬行業振興規劃建議將這一試點擴大到河南、山東、甘肅、青海等地推行。
“企業直購電試點是短期權宜之計,不能將其作為解救行業的長效政策。同時,優惠電價實際違背了中央的政策意圖,違背了國家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號召。即使推行這一試點,還要依靠政府財政收入進行補貼,在整體經濟形勢不好,地方政府財政吃緊情況下,很難有能力落實優惠電價這一政策。”上述權威人士透露。
來自企業的聲音也認為:“電解鋁用電量最大,這個提法從行業自身來說,是一個積極的建議,但是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就可能不適用。目前電力行業虧損嚴重,再度降價的可能性很小。”
在有色金屬振興規劃九條建議中,降低電價和國家收儲是當下最有力的政策。有色金屬行業振興規劃建議:“推進重點骨干企業直購電試點,降低電價,鼓勵煤-電-鋁產業一體化,將優質資源配置給重點骨干企業。”
“通過降電價解決困境,這是在轉移行業矛盾。”來自中國鋁業(6.99,-0.12,-1.69%,吧)公司的相關人士說,“有色金屬行業目前的問題主要是產能過剩,產業集約化程度不高,原材料對外依存度高。即使沒有經濟危機,這樣的困境也會出現,經濟危機不過是提前了困境的到來。”
也正是基于此,有色金屬產業振興規劃特別提出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淘汰落后、合理配置資源等政策內容。
規劃提出要加快銅、鋁、鉛、鋅等幾個重要金屬產業的戰略重組,推進中國鋁業、江西銅業(12.38,-0.21,-1.67%,吧)、銅陵有色等國內龍頭銅企對行業的重組;以中國鋁業為核心,通過產業的進一步重組,提升鋁產業集中度;支持中金嶺南(10.68,0.06,0.56%,吧)、廣西有色、云南冶金集團、湖南有色控股集團等分別整合本區域內鉛鋅企業。
目前,鋁、銅、鉛、鋅等主要有色金屬生產企業面臨消費萎縮、需求不振、產品價格急劇下跌、庫存迅速增加、減產停產范圍不斷擴大。
國家已經開始收儲
國家收儲和降低電價是短期內提振行業立竿見影的對策。雖然降低電價的建議沒有通過,但是有色金屬收儲計劃已經率先進行了。
按收儲計劃,鋁收儲100萬噸,銅收儲40萬噸,鉛鋅收儲40萬噸。此前的2008年12月25日,國家物資儲備局已經收儲29萬噸鋁。其中中鋁占15萬噸,青銅峽鋁業、中電投霍林河煤電、云南鋁業等7家公司各2萬噸,收購價為每噸12350元人民幣。
“預計年后會展開新一輪的收購。2009年1月22日,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銅的庫存已經達到47.1萬噸,而2008年10月還不足20萬噸。三個月的時間,連續暴漲,1月21日,單日庫存增幅達到15425噸。目前鋁的庫存也達到264萬噸,1月21日一天就增加9萬噸。這些壓力都顯示,迫切需要國家進行收儲。”一位業內分析人士說,“預計年后會迎來新一輪收儲。”
盡管中鋁新聞發言人表示,公司的電解鋁產量300萬噸,國儲局的采購量占5%,對中鋁幫助有限,但這次收儲還是對鋁的市場表現帶來了明顯的提振。
“這次收儲,結束了連續下跌。之前,鋁的市場價格已經跌到了最低點10870元,收儲之后,價格上漲,截至今天中午11點半,雖有下跌,價格也達到11280元。”1月22日中午,中期期貨分析師吳錚錚在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說。
有色行業振興規劃的九條建議:
一、 堅決貫徹落實產業發展政策,突出保重點,保先進生產力,通過有保有壓和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二、 抓住機遇,建立平臺,有效加快境外資源開發利用進程;
三、 盡快落實收儲計劃,提振市場信息;
四、 推進重點骨干企業直購電試點,降低電價,鼓勵煤-電-鋁產業一體化,將優質資源配置給重點骨干企業;
五、 由政府引導,推動跨行業、跨區域的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
六、 合理調整稅費政策,鼓勵國內資源勘探開發和短缺原料進口,擴大出口;
七、 恢復和擴大加工貿易試點范圍,保持國內先進生產能力的產能利用率;
八、 加大對重點企業技改的支持力度,提高先進生產能力的產業比重;
九、 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支持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實現對社會的承諾。
經過了2008年的急風驟雨,中國紡織企業終于迎來了無配額限制的“自由貿易”時代。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紡織品與服裝協定》的規定,全球紡織品貿易于2009年1月1日起實現一體化,紡織品配額全部取消。這對于中國紡織出口企業來說本該是一件好事,但是一場不期而遇的金融危機卻讓這份喜悅蒙上了陰影。
一些受訪的紡織企業向本報記者表示,金融危機使得歐盟紡織品市場需求大幅回落,這種境況下,即便是進入了“自由貿易”時代,也很難刺激出口。
第一紡織網總編汪前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無配額限制的“自由貿易”并不意味著中國的紡織品可以一帆風順地進入歐盟市場。恰恰相反,接踵而至的貿易保護措施很可能使風雨飄搖中的中國紡織企業面臨更大的挑戰。
企業難言樂觀
在記者采訪中,很多企業都表示,配額取消后可能遭遇歐美頻頻使用貿易救濟措施。此前,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就曾公開宣稱,配額取消后,將會監視中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口,并聲稱將利用所有外交手段結束中國人為操縱匯率。
溫州輕紡集團外貿部劉經理在電話里告訴記者:“配額取消后我們也希望能接到美國的大訂單,但在政策還沒有明朗的情況下,我們又怕新壁壘輪番轟炸。”
商務部有官員此前曾表示,在金融危機之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將成為普遍現象。汪前進也認為,不僅是美國,其他國家也可能對中國紡織產品發難。今年有可能是貿易摩擦高發且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
對此,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1月21日表示:“2008年以后的紡織品貿易應遵循自由貿易原則,進口國不應再人為設置貿易障礙。”
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個別國家以擔心中國紡織品在2008年后會出現“激增”為由,要求其政府與中方續簽協議或對中國紡織品采取貿易救濟措施。但記者也注意到,2008年20國集團金融峰會發表宣言明確提出,“在金融不穩定時期,更應力戒保護主義,力戒對投資或商品和服務貿易設置新壁壘”。2008年11月22日,APEC領導人也就全球經濟發表聲明,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難救出口下滑
一邊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另一邊卻是金融危機下的需求減弱。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全球紡織品需求目前正處于蕭條狀態,即使美國取消配額,中國的紡織品出口也不會出現類似2005年的井噴式增長,
廣東東莞輕紡進出口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劉艷對記者說:“跟以往不會有很大差別。”在她看來,近期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削弱了歐美國家的需求能力,而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即使我們作出技術革新等方面的努力,也難以改變出口下滑的趨勢。”因此她認為,取消輸美紡織品配額對出口貿易整體影響不大。
“與前幾年不同的是,今年我國出口主要面臨的沖擊不是來自于內部成本上升,而是緣于外部需求不振。”汪前進介紹說。有研究報告指出,預計今年美國自全球進口紡織服裝總額將同比下滑5.1%,歐盟將同比下滑1.2%。而第一紡織網的相關研究也表明,今年我國紡織業外部需求的總體下降幅度將在10%-15%之間,不僅歐美等傳統出口市場需求會出現萎縮,俄羅斯、南美等新興市場的訂單也將呈現下降趨勢。
第一紡織網總裁樊敏表示,配額取消后出口不會產生“井噴”狀況。他告訴記者:“在金融危機沖擊下,配額是否取消已經不是特別重要了,歐美需求萎縮才是當前對紡織業影響最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