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技術是成功法寶
初次接觸美卓是去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美卓造紙機械技術交流節上,美卓造紙機械(中國)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范澤先生的一段發言給在場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造紙業是當之無愧的綠色產業,以中國造紙業為例,目前廢紙占到造紙原料的52%……”
美卓造紙機械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涉足制漿和造紙兩大技術領域的造紙機械供貨商,其技術和市場占有率在業內都處于公認的領先地位。然而,長久以來人們一提起造紙業,自然就會聯想到這個行業產生的污染和高能耗的問題,美卓這家有著百年歷史的芬蘭企業在節能和環保方面有哪些優勢也同樣成為了記者走進美卓造紙機械(中國)有限公司北京辦公室時的疑問。
面對記者提出的環保問題,范澤先生成竹在胸。他首先向記者展示了道瓊斯可持續發展2004—2005年上榜企業名錄,美卓已連續六年榜上有名。該名錄從經濟、環保、社會貢獻、技術創新四個方面考核企業,其中環保方面設置了原料、排廢、能耗等諸多嚴格標準。這樣一系列嚴格的指標對企業自身生產過程和產品都提出了很高的環保要求。據范先生介紹,在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已成全球共識的今天,美卓的環保理念是以技術進步打造環境友好型造紙工藝、技術和服務。為此,美卓每年的科研投入高達一億多歐元。
原料問題是造紙業通過環保標準的第一關。雖然,造紙企業目前已經實現了以廢紙為原料的目標要求,但各企業在廢紙原料再處理方面掌握的技術卻參差不齊。美卓在這方面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美卓生產的設備在去除廢紙攜帶的雜質和廢紙脫墨方面明顯高于同類產品,其廢紙上附著膠粘物的去除率更高達98%。一般情況下,品質要求很高的紙產品生產不能以廢紙為原料,但美卓的設備卻可以最大程度地做到這一點,從而有效地擴展了廢紙再利用的范圍。以2004年在寧波開始運轉的世界最大、工藝最復雜的廢紙處理和備漿系統為例,美卓提供的這套設備可以根據用紙要求的不同,采用疊網技術將廢紙紙漿和其他紙漿優化組合加以利用。范先生以一個包裝紙盒為例。他指著這個包裝盒說,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制成紙盒的紙板明顯分為幾層,上、下表面兩層是白色的,中間部分顏色發黑。范先生解釋說:“白色部分用的是新鮮紙漿,顏色發黑部分用的是廢紙漿。這就是利用疊網技術生產的產品,它不僅符合客戶對外觀和硬度的要求,還循環利用了廢紙。”此外,美卓技術在新聞紙生產方面也是資源循環利用的一個典范,它可以100%以廢紙為原料。范先生列舉了美卓生產的新聞紙機械的兩大特點:一是提高了紙機運轉效率,車速達到每分鐘1700米,這意味著單位時間內產量的大幅提高,同時也使水、電等能耗實現了較大幅度的降低。二是降低了原料使用量,由從前的每平方米新聞紙重51克降為每平方米45克,而且還保持了強韌度和透印性等品質不變。
公眾對造紙行業的不良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造紙廠龐大的用水量和廢水處理不當引發的環境污染。環境問題和水資源緊缺的局面促使各造紙機械供應商采用先進技術,以提高降低水耗和處理污水的能力。范先生講述了美卓在這個領域的技術切入點:首先,提高設備工藝,直接達到降低水耗目的。現在的技術發展方向是提高紙漿濃度,如果濃度每增加一度,就意味著可以節省10%的水資源。另外,美卓還致力于水資源的回收利用。現在,美卓可以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全方位污水處理系統。目前,在技術先進的造紙廠里,水系統一般都是全封閉的,這樣可以實現內部水循環,達到污水零排放的目標。范先生以美卓為美國一家紙廠提供的一套設備為例說,該紙廠地處沙漠、水源緊缺,美卓的全封閉水系統設備通過凈化廢水,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解決了清水供給難的問題。在這套設備中,美卓將超濾及納米濾等技術用于廢水凈化,使廢水達到規定的排放標準,同時,也可使相當一部分水回復到原來的自然狀態,有時水質甚至比原來更好。廢水經納米技術處理后,能夠變成清水,達到直接飲用的標準。最后,范先生補充道,“滿足排放標準的污水處理設備成本并不算高,年產超過10萬噸的造紙廠在經濟上是可以承受的。”他強調說,環保問題的關鍵在于企業理念和社會責任感。
美卓在環保方面的技術優勢還有很多,也正因為此,美卓在全球造紙機械設備市場上取得了成功,其產品設備和服務在業界受到了廣泛歡迎,同時,在中國市場上也獲得初步成功,并正在積極拓展更大的市場份額。美卓的經驗和實例表明,在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必須高度重視理念培養和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