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技術有突破零部件政策扶持力度待加強
“滿足鐵路、水利工程、城市軌道交通等建設項目的需要,加快大斷面巖石掘進機等大型施工機械的研制,盡快掌握關鍵設備制造技術。”這是在國務院2006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要重點支持的16個重大專項中的第10項。而要滿足鐵路、水利工程、城市軌道交通等建設項目的需要,主要涉及全斷面掘進機和盾構機,其中掘進機主要是發展適用于堅硬巖石地層的,盾構機主要是發展應用于松軟流沙地層的。
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汪建業近日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的出臺有力地支持了我國大型掘進機的研制,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一些關鍵零部件,如一些油壓系統、部分刀具等已基本實現了國產化。由此看來這項政策的實施對于推進大斷面巖石掘進機是有利的。目前我國已基本能滿足國內各種工程建設對這種設備的需要。
打工仔角色已基本改變
在機械行業工作了大半輩子的汪建業,見證了整個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他表示,這幾年對于裝備制造業來說是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發展壯大了一批掘進機生產企業,其中有北方重工沈陽重型機械集團、上海隧道公司、第二重型機械集團、上海重型機械廠、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和首鋼重型機械公司等企業。
“在《意見》出臺之前,國內企業大多數擔任的是打工仔的角色”汪建業說,“我們的工廠僅僅能生產外殼,里面的部件幾乎用的都是外國的東西”。而現在,我們已經形成南北兩大生產格局。在北方,是以北方重工沈陽重型機械集團為主的大型掘進機產業生產體系。南方是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生產體系。其中,北方重工沈陽重型機械集團目前承擔著我國相當數量的掘進機生產任務,其掘進機的直徑已經可以做到11米。而上海隧道公司是根據南方松軟的地質要求設計生產的盾構機,其擁有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已基本實現了國產化。目前,我國在掘進機生產上可以根據不同客戶的需要來量身定做,基本改變了以前外企利用國內企業組裝的“打工者”角色。
汪建業告訴記者,按照《意見》,到2010年我國要發展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重大技術裝備的制造能力,基本滿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領域及國防建設的需要;依靠區域優勢,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裝備制造集中地;建設和完善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重大技術裝備工程中心,初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漸形成重大技術裝備、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基礎裝備、一般機械裝備等專業化合理分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源自: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