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本屆內燃機展覽會的發動機技術
--關鍵技術我們還是空白--
第五屆中國國際內燃機及專用制造設備展覽會,4月29日在北京落下帷幕。在本屆展覽會上,國外一些參展商圍繞環保、節能這一主題,推出了具有世界頂尖技術的發動機產品,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相比之下,中國內燃機的技術水平如何,怎樣才能做到與世界同步發展?在展會期間,記者采訪了吉林大學劉巽俊教授,他就我國內燃機行業的總體技術水平,結合本屆展會上所展示的發動機新技術,談了自己的看法。
高壓共軌--現代柴油機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劉巽俊教授說,日野公司這次展示的3款發動機,其中有2款采用了高壓共軌技術,并達到歐III排放標準。現在,高壓共軌技術在工業發達國家普遍得到推廣應用,已成為一種成熟的技術,而我們目前尚處在摸索階段,更談不上出產品了。他接著說:“我國的柴油機技術要與世界同步發展,還面臨著很多技術的突破,如可變噴嘴的渦輪增壓系統、廢氣再循環(EGR)及排放后處理等技術,而這些技術都需要有電控的支持,但這方面我們還是個空白。如果在短期內,我們對這些技術還不能取得重大突破的話,那么3~5年后,國內柴油機企業將成為國外公司的低技術加工基地。”
難道中國的科技人員就搞不出高壓共軌技術嗎?劉教授對記者說:“怎么搞不出來,關鍵在于我們的思想觀念問題和資金投入問題。”他舉例說,國家科技部愿意投幾個億去搞電動車及燃料電池車項目,而對汽車工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共性技術問題,卻只投數百萬元,這么少的投資是什么也搞不成的。他深有感觸地說,目前,高壓共軌技術在國外已經相當成熟了,我們可以在吸收國外現有技術的同時,引進關鍵零部件(如電磁閥等),對一些小的硬件可以到國際市場上直接采購,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但我們必須要有全新的觀念,集中主要精力搞好高壓共軌技術的軟件開發,因為國外是不會把軟件賣給你的。
要扎扎實實地搞科研開發本
劉教授認為,燃油噴射系統在內燃機制造業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博世公司在這次展會上向人們展示了采用高壓共軌和泵噴嘴技術的高端產品,引起了業內同行的濃厚興趣。這些新技術雖然在一汽無錫油泵油嘴研究所等單位已搞了好幾年,但由于規模比較小,投資力度也不大,至今未取得重大進展。從國外的情況看,他們搞高壓共軌、泵噴嘴等技術研究已經十幾年了,每年在此項目上的投資就高達上億美元,產品的商品化也有5年之久了。他指出,現在國內有一種不好的風氣,無論是科研單位還是生產企業,都說自己的成果很多,甚至有的說高壓共軌也已經研究出來了,但實際上并沒有體現在生產力的應用及發展上。從這次參展的產品看,國內企業沒有一家推出達歐III排放標準的柴油機。可見,對于整個工業界、科技界來說,實事求是、扎扎實實地搞科研至關重要。
天然氣發動機并不一定清潔
在此次展會上,意大利依維柯公司展出了排放達到歐V的天然氣發動機,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議論。有的認為它先進,有的對其表示懷疑。就此問題,劉巽俊教授談了他的看法:目前國內對天然氣似乎有一種偏愛,因為它沒有黑煙,所以就認為它是清潔燃料的汽車,事實并非如此。在美國,天然氣車的總量只占美國汽車保有量的1%,他們是不太提倡使用天然氣發動機的。有關人士對依維柯公司展出的歐V天然氣發動機產生質疑,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柴油機是壓燃式,天然氣是點燃式,所以達歐V的發動機可能是按柴油機標準來檢測的,微粒肯定很少,但綜合的動力、經濟、排放性能,包括氧化氮、碳氫排放,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