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流化床(干法)脫硫技術市場廣闊
自5月23日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加快火電廠煙氣脫硫產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后,燃煤電廠脫硫已經成為污染治理的一個重點話題。數據表明,燃煤電廠的二氧化硫排量已經超過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的50%,未來幾年,我國每年將有3億千瓦裝機的煙氣脫硫裝置急需投運和建設,全國煙氣脫硫市場每年將有200億元左右的需求規模。循環流化床(干法)脫硫技術的優勢將在這一龐大的市場中凸顯出來。
據介紹,濕法脫硫裝置仍占目前世界上大機組脫硫的85%以上,由于其一次性投資昂貴、設備運行費用較高、耗水量大,從而使干法脫硫技術逐漸成為國際上的主攻方向。國際現有的干法脫硫技術有德國LLAG公司CFB-FGD、德國Wulff公司的RCFB-FGD(RefluxFluidizedBed)和丹麥FLS·moljo公司的GSA-FGD(GasSuspensionAbsorber)系統,ALSTOM公司的NID系統,芬蘭FORTUM公司的LIFAC等。目前的干法脫硫技術種類繁多,工藝系統相差較大,而循環流化床(干法)脫硫技術系統簡單、投資相對較低,逐漸引起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成為近幾年開始在國際上流行的煙氣脫硫技術之一。
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技術主要是根據循環流化床的工作原理,使吸收劑在循環流化床內實現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鈣反應的一種脫硫方法。整個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系統由消石灰制備和注入系統、脫硫反應系統、氣固分離系統、物料循環和外排系統、注水系統等組成。從鍋爐或焚燒爐出來的煙氣與反應器內的消石灰進行中和反應,達到脫硫的目的。除塵器下來的大部分物料經物料循環系統返回循環流化床反應器,只有非常少量的干態副產品,不會對水產生二次污染。利用循環流化床作為脫硫反應器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通過噴入霧化的水將床溫控制在最佳反應溫度下,利用反應器內良好的氣固接觸、混合、湍動作用實現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鈣的充分反應,而通過物料的多次循環使得脫硫劑具有很長的反應停留時間,大大提高了脫硫劑的利用率和脫硫效率。因此,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能夠處理高硫煤的脫徐問題,并且Ca/S在1.1~1.5之間時,脫硫效率可達90%~97%以上。針對循環流化床干法脫硫裝置大型化應用時,從反應器進入除塵器的氣固兩相流的不均勻性造成物料循環系統運行的不穩定,國內廠家已開發出專利技術,改進了循環物料系統。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循環流化床干法脫硫裝置已于2004年11月在山西華能榆社電廠投入運行,兩臺300兆瓦機組的脫硫效率達91%以上,德國LLAG公司、愛爾蘭電力公司等國內外專家對這一系統寄予了很高評價,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裝置對中國脫硫產業市場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