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立水資源配置動態模擬模型體系
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和河南省安陽市水利局等單位共同承擔的“安陽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規劃”研究日前完成。有關專家認為,該項規劃研究成果思路正確、方法先進、資料翔實、成果可靠,提出的主要結論和建議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可行,并在理論、技術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創新,特別是建立的水資源配置動態模擬模型體系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是國家“973”項目“黃河流域水資源演化規律與可再生性維持機理”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和河南省水資源綜合規劃試點項目,其研究目的一是為安陽市水資源開發利用提出一套科學的規劃方案;二是為河南省開展全省水資源綜合規劃工作提供經驗和借鑒;三是為我國水資源的重大理論研究提供范例,也為黃河中下游多水平年、多層次、多地區、多用戶、多水源、多工程的水資源聯合優化配置提供典型模式。 研究人員通過建立一整套比較完備的水資源綜合規劃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為制定安陽市未來30年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規劃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同時根據安陽市水資源條件和供用水結構、效率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與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四種推薦模式和產業結構調整目標,并給出了基于宏觀經濟模型的國民經濟發展預測結果和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案,為確保安陽市在21世紀初期逐步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課題組建立的具有多層次、多目標、多用戶、多水源特征的水資源配置動態模擬模型體系,在模型技術、仿真與求解方法上都有所創新和突破,在國內外尚屬首次。應用綜合模擬技術,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只向城鎮供水和向各行業供水的兩種運行方式進行了仿真模擬,定量分析了安陽市供水效果,對安陽市水資源規劃很重要。其方法對中線工程其它受水區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研究人員還設計了安陽市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和水價調整方案劃分了地下水超采區和基本采補平衡區,制定了管理辦法,為水資源的科學管理提供了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