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銅下方仍有空間
新年伊始,國際銅價結束大幅振蕩走勢,加速破位下跌。LME銅連續跌破6000美元/噸和5800美元/噸重要支撐,本周二再度跳水,創出2009年7月以來新低,滬銅也同步回落。
我們判斷,在多種利空因素共振作用下,國際銅價中期將延續跌勢,并對國際原油形成補跌之勢。
美元漲勢暫難扭轉
隨著美國經濟復蘇和縮減QE,從去年8月以來,美元指數持續上漲,今年1月初觸及92.50,創出2005年11月以來新高。在歐元區和日本繼續延續寬松政策、市場預期美聯儲今年加息的大背景下,美元指數上漲趨勢較難改變,今年有望觸及100大關。
強勢美元利空金融屬性偏強的商品,銅也難以幸免。
中國經濟增速下滑
去年以來,中國寬松政策加碼,市場利率下行。但資金多涌入虛擬市場,如股市,實體產業依舊處于失血狀態。從經濟數據看,中國經濟雖然尚難出現系統性風險,但是已經進入“新常態”,增速下滑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因素的作用已經減弱。
供應由短缺轉為過剩
2014年11月,國內銅月度產量達到75萬噸,環比增速連續4個月刷新紀錄。隨著2015年銅加工費提高,未來國內銅產量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而消費方面,受限于房地產疲弱和汽車產銷數據下滑,銅消費增速低于銅產量增速已成定局。
雖然LME銅現貨繼續保持高升水,但從去年四季度以來,LME庫存緩慢增加,特別是亞洲地區庫存增加明顯,國內融資銅需求減弱對LME庫存的影響正在顯現。同期,上期所庫存總量出現恢復性增加。
國際原油沖擊
作為商品之王,國際原油從去年100美元/桶以上持續下滑至目前的不足50美元/桶。相比原油,同樣作為重要的大宗商品國際銅跌幅仍較小,目前存在補跌空間。
國際銅價在宏觀面偏空和基本面走弱以及國際原油暴跌的多重沖擊下,將打開下行空間。而鑒于滬銅從2012年以來的走勢特點,即高持倉較易出現階段性底、低持倉較易形成階段性頂的特點,我們認為,在短期連續下跌后,投資者需要關注持倉總量變化,若再度達到前期峰值,則進一步殺跌行情或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