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力企業應積極探討向境外投資
隨著我國政府對國內企業境外投資相關政策的松動,引發了一些國家組團來華招商的興趣。4月13日,印度電力部副部長沙海R.V.Shahi專程率團來華,向中國電力企業介紹了印度火電行業投資機遇,希望中方企業到印度參與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印度電力部門的這一動作吸引了包括華能集團公司、大唐集團公司、華電集團公司、國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華北電網公司在內的國內數家電力企業的極大關注。
從產業發展方向上來看,當前我國的電力企業應當積極探討向海外投資,這基于我國目前電力企業在建設和運營經驗上都相對成熟。同時,近年來國內的電力投資和建設均出現了飽和,今后一段時間國內的電力投資和建設將逐步放緩,因此,以電力為代表的國內一些具有相對發展優勢的行業,應當逐步將自身的資金、技術、管理方法、原材料以及市場資源在國際范圍內進行優化組合。
現階段,將我國包括電力在內的一批優勢行業過剩的資本轉向海外,分享更多的國際資源,不僅可以增加中國在國際上經營的利潤,還可以有效地增強我國民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由于在國外電廠建設的過程中,所需設備、配件全部要由國內采購,這將吸納一大批國內的電力設備生產企業參與到這一鏈條當中,從而帶動國內成套設備及鋼材的出口,對緩解目前此類生產企業產能過剩、設備人員的閑置會起到積極作用。就在沙海來華的一個月前,山東省電力基建總公司剛剛與印度鋁業有限公司(BALCO)簽署了總額超過30億元人民幣的總承包合同。此外,鼓勵我國國內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國外投資,通過增加外匯流出,可以有效地降低我國因外匯儲備量加大而造成的金融壓力,平衡國際收支,減輕人民幣匯率的壓力。
巧合的是,幾乎在沙海向中國電力企業推介印度火電行業投資機遇的同一天,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關于調整經常項目外匯管理政策的通知》,對經常項目外匯賬戶、服務貿易售付匯及境內居民個人購匯等三項管理政策進行了調整。“新政策”中明確了符合條件的銀行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可以在一定額度內購匯投資于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和居民以外匯資金進行境外投資在程序上已獲官方認可。而在4月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也首次證實了坊間的傳言:截至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總額達到8536億美元,外匯儲備居全球第一。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國家外匯儲備的加大,我國已經具備了充裕的國際支付能力,國家對企業外匯支付的制約勢必會減小,這在一定程度上,在外匯支付方面,為企業“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其實,商務部早在2004年10月出臺的《關于境外投資開辦企業核準事項的規定》中就明確指出,國家支持和鼓勵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赴境外投資開辦企業。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在今年年初也表示,外匯局將穩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支持企業“走出去”,今年將取消境外投資用匯額度地限制,加大對境外投資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我國企業來說,“走出去”發展是一項新事物,在大量企業準備乘著外匯“新政”的東風走出國門時,必須學會規避、控制和化解包括政治風險、市場經營風險、匯率風險、人事管理風險等的不確定因素,企業在選擇投資國別時,必須做好對投資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