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部分橡膠機械已達到當代國際水平
我國輪胎特別是子午線輪胎工業近年來獲得了持續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輪胎生產和消費大國,并正在成為世界輪胎制造中心。橡膠機械作為輪胎生產重要基礎條件之一,為我國輪胎工業發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撐,并被公認為裝備業國產化最好的行業之一。
輪胎投資降本功在國產橡機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子午線輪胎制造機械大多以進口為主、國產為輔。但目前,國內大多數輪胎機械在技術含量、外觀、內在質量和使用性能方面已經不遜國外產品,不但被國內輪胎廠采用,連國外大型輪胎企業也開始大量采購中國橡機,促使國外橡機制造商大幅降低售價。
據統計,我國過去建設年產30萬套全鋼子午胎企業需設備投資6億元人民幣,而現在只需2億元左右;過去新上1條100萬套半鋼子午胎生產線需設備投資2.5億~3億元,現在只需1.0億~1.2億元。
以2003~2005年我國全鋼載重子午胎新增生產能力1500萬套計算,橡機行業共為輪胎企業節省設備投資達200億元,平均每年66億元以上;以 2004~2006年我國半鋼子午胎生產能力新增6000萬套以上計算,將為輪胎企業節省設備投資近100億元,平均每年30億元以上。設備投資大幅度降低,為我國輪胎行業上規模提供了現實條件。
橡機產能提升促子午胎擴能
經過近年來的技術改造和擴產,我國橡膠機械生產能力已跨上新臺階。以機群式產品硫化機、成型機為例,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硫化機年產能力為200臺左右,子午胎成型機年產能力不到30 臺。現在,桂林橡膠機械廠一年就可生產500臺硫化機,北京625所一年就可生產70臺全鋼載重子午胎成型機。
以2003~2005年我國全鋼載重子午胎新增生產能力1500萬套計算,若按過去的橡膠機械生產能力,完成建設需要耗時8年以上。這樣的話,我國全鋼胎增長速度連續3年保持60%以上是根本不可能的。
國產橡機得到世界巨頭認可
通過不斷創新以及與世界著名輪胎廠的商貿往來,目前我國大部分橡膠機械已達到當代國際水平。現在世界輪胎前十強中,已有九強選用中國橡膠機械。我國一些橡膠機械,如1700液壓硫化機、GK250E密煉機一研制出來,就被國外輪胎行業的大公司搶先訂購。這從一個側面證實了我國橡膠機械的發展水平。
現在,國產橡膠機械已適合制造H、V級等高等級子午胎。各地企業選用性價比理想的國產橡膠機械,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國產輪胎的市場競爭力。
我輪胎強國夢需橡機業做強
世界著名輪胎制造商連續幾年紛紛前來建立輪胎廠,除看好中國這個大市場外,中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及價廉物美的裝備也是重要因素。這些外國制造商在中國建廠時,大部分設備直接在中國采購,由此大大降低了建設成本。與此對應的是,這些輪胎巨頭大多不選擇與中國毗鄰且有著豐富橡膠資源的東南亞建立輪胎廠,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這些地區的裝備制造業不行。
隨著世界輪胎制造中心向中國轉移,世界橡膠機械制造商也紛紛來華建廠,帶動世界橡膠機械制造中心逐漸向中國轉移。這又反過來增加了世界著名輪胎企業來華建廠的吸引力。
我國橡膠機械與輪胎工業都根植于中國市場。輪胎工業對設備的巨大需求,推動了橡膠機械行業的發展,橡膠機械的發展又促進了輪胎工業進步和走向世界。但中國要實現由世界輪胎大國向強國轉換,仍需要橡膠機械行業在做大的同時加快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