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機行業將持續景氣
進入2005年,拖拉機市場景氣度進一步提升。
去年是大中型拖拉機市場20年來形勢最好的一年,全年共生產大中型拖拉機98268臺,同比增長84%;小型拖拉機保持穩定水平,全年共生產179.43萬臺,同比增長1%。
據機械工業統計學會拖拉機分會的統計資料表明,今年1—5月共生產拖拉機59140萬臺,同比增長32.9%,其中輪式拖拉機生產57270臺,同比增長35.6%;小型拖拉機也增長顯著,據統計,今年1—5月共生產小拖68.19萬臺,同比增長22%。
全線看漲
各型號產品均延續去年的增長態勢。
大中型拖拉機市場份額增大,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今年1—5月,全國共生產50馬力以下中型拖拉機31888臺,同比增長22.3%,北汽福田、寧波中策、東風農機等生產企業增長迅速;50馬力及以上產品共生產25832萬臺,同比增長57%,中國一拖、上海紐荷蘭、江蘇清江等生產企業增長幅度尤為顯著。尤其是70馬力及以上輪式拖拉機增長的幅度之大非常耀眼,約為70%,此部分產品占50馬力及以上輪式拖拉機的60%。80馬力以上的產品也出現較大銷量,開發生產相關產品的企業明顯增加。
前5個月,小型拖拉機中的手扶拖拉機共生產41.92萬臺,同比增長近40%,呈現全面增長的態勢。小四輪拖拉機則市場平穩。對15個主要小四輪拖拉機生產企業的統計顯示,1—5月共生產26.27萬臺,同比增長2.2%。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四輪總量雖然保持穩定,但市場發展極不平衡,部分企業如山東時風、北汽福田等企業的銷售增長幅度較大,同時卻有約2/3的企業銷售量呈現下降的態勢,企業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
全國性市場啟動
以往我國大中型拖拉機主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華北、中原和華東等區域,中南和南方市場銷售數量較少,市場以微型為主。從去年開始,整個南方拖拉機市場開始有所啟動,銷售量有明顯增加。
2005年,國家在南方14個省實施38馬力以下中型拖拉機的補貼,對南方市場有很大的拉動作用。江西、湖南等地的手扶拖拉機市場由于地方政府補貼,加上種植規模的擴大,以及農田作業深耕的需要,銷售實現成倍增長。可以認為,這標志著全國性的拖拉機市場啟動。
今年的拖拉機市場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沒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
業內人士分析,一是今年的農忙季節比去年晚,市場行情在春節之后開始啟動,由此導致銷售季節向后推遲;另一方面,今年國家出臺的農機產品購置補貼目錄公布在3月底,而各級地方政府編制公布目錄需要一定的時間,進入操作階段的時間更晚,部分用戶持幣等待國家補貼情況明朗后再行購買,諸多因素的作用讓拖拉機市場呈現出淡季不淡的景象。
景氣局面將持續全年
今年市場的景氣局面來源于多方面的利好。
直接的動力是國家補貼利市。2005年國家加大了對農機購置的補貼力度,2005年國家財政投入3 億元,各級地方政府補貼超過10億元,補貼力度的加大,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購機積極性。目前,國家補貼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對銷售的拉動還將進一步表現出來。
為了提高農田作業效率,一些地方政府出臺了整合土地資源,提高農田種植規模的政策,使得農田作業規模增大。而且由于機械化收割作業,對土地壓實的情況比較嚴重,微耕機不能滿足深耕要求,農民需要對大中型拖拉機進行深耕作業,用戶傾向于選擇價格相對較高的更大功率產品以提高農田作業效率。加之補貼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農民的購買需求不斷放大。
另外,農民稅費負擔的減輕、收入的增長大大提高農民的購買能力和購買熱情。在2004年部分省市自治區減免農業稅的基礎上,今年全國絕大部分省市區減免農業稅。2004年農民人均稅費負擔38元,同比下降了44.3%;今年一季度的統計數字表明,人均稅費負擔同比下降了31.5%。同時,在2004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8%的基礎上,2005年一季度我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967元,實際增長幅度為11.9%。
粗略估計,今年上半年大中型拖拉機的銷售總量約達到65000臺左右,同比增長30%以上。在諸多利好因素的帶動下,上半年這種景氣局面還將持續全年。全年預計銷售大中型拖拉機12萬臺左右;小拖的銷售預計也會有10%左右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