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機市場供不應求之因
據分析,當前拖拉機市場供不應求的四大原因如下:
一是前期積壓的購買力得以釋放。
由于2008年國補40億元資金是一次性下達,很多省份上半年就完成了補貼指標和額度,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由于沒有了補貼指標,市場等待觀望的氛圍比較濃厚,購買力受到抑制。因此,2009年補貼一經下達,長期積壓的購買力得到了釋放,因此出現了一波搶購的銷售行情。
而正是由于2008年補貼指標有限,很多農民用戶擔心購買遲了就無法享受到國家的補貼政策,因此都有了“先下手為強”的消費心理,提前去爭取補貼指標,一旦指標到手就去購買拖拉機,這是市場啟動較猛的一個原因。
二是補貼政策利好,宣傳到位。
2009年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比以往每一年啟動都早,這也是拉動拖拉機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據了解,農業部和財政部于2008年12月26日就印發了2009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下達了補貼總體規模。
元旦過后,農業部就已經完成了通用類農機產品選型,并公布了通用類目錄,有10多個省區在春節前公布了2009年的補貼目錄;而2008年國補目錄由于是生產企業直接與各省農機管理部門進行價格談判,由于各省的進度不一樣,因此公布目錄的時間普遍較晚,由此2009年補貼方案實施的進度比上年快了兩個月。
2009年2月26日農業部又下達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緊急通知》,由此,各省份均加大了實施的力度,加快了實施的進度,對市場起到了一定的拉動作用。據新華網的信息,截至3月15日,全國補貼機具逾46萬臺(套),受益農戶近41萬。其中山東已執行中央補貼資金70%以上,天津、河南和新疆執行中央補貼資金進度超過六成。
三是補貼銷售已經成為農機市場銷售的主流。
2009年年初補貼下達的額度就達到了100億元,比2008年增長150%,而且是一次性下達。由于單臺補貼額度并沒有增加多少,因此,補貼的普及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近幾年,國家及農業部加大了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公開了補貼政策,讓廣大農民了解了政策和補貼程序,使大家都知道實施方案和補貼目錄,因而農民在購買農機時首先考慮的是有沒有、能不能拿到補貼指標。
據生產企業介紹,在一些拖拉機銷售量相對較少的省份,購買拖拉機基本上是100%的補貼,而在一些銷售大省,補貼機的銷售占總銷售量也在90%以上。有補貼指標就買,沒有補貼指標就等,這已經成了農民購機的一種常態。
四是農機投資熱。
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有近2000萬農民工返鄉,由于國家鼓勵并支持成立農業專業化合作組織,加上各地出臺很多支持農民工創業的政策,樹立了農民創業“三農”的信心,因此一些以前在城里賺了一些錢的農民回家后轉向農業方面投資。據了解,現在為從事農業生產而購買機械或為從事農機化作業服務購買機械的現象較為普遍,農民競相購買大中型農機。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加上2008年四季度由于銷售情況不理想,一些企業的產能放空,員工放假,雖然生產企業已經在2009年初進行了合理的儲備,但很多企業仍對這一波的火爆行情預料不足。2009年市場啟動的突然,加之市場動銷的面很廣,不僅令一些企業感到措手不及,對其在短時期內滿足市場的能力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還出現了資金緊張、供應鏈緊張、產能受限、產品供不應求與供貨趨緊的現象。
盡管如此,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統計資料,2009年1~2月全國仍生產大中型拖拉機31056臺,同比增長28%.特別是進入3月份后,市場需求更加旺盛,使拖拉機行業迎來一波生產的熱潮。很多企業分析認為,今年這一波銷售行情仍將持續一段時間,但補貼指標一旦用完,市場就將趨于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