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包裝業是怎樣打破僵局再迎發展?
中國廢舊物資網資訊平臺:機遇:從國內市場來看,據專家測算,入世后將使中國的CDP增加2.94%,將增加2000多億元人民幣的產值。各種商品生產量的增加,附加值的提高會相應增加包裝印刷品的產值;外資企業的大批進入,商務活動的增多會增加商業印刷的需求;開放金融、保險、電信以及商業流通領域等服務業務,也會增加商業印刷、票證印刷產值;輕紡、家電、日用工業產品、紡織服裝產品、一般機電產品出口的增加,來料加工的增多,給包裝印刷行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由此根據過去的實際,印刷工業增長指數與GDP增長指數相比還要高1-2個百分點。
從國際市場來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已達140個,世界貿易的90%以上是在世貿組織成員之間進行的。入世后,中國可享受世貿組織成員方實施的范圍廣泛的貿易自由化成果,有利于擴大出口,從而給包裝印刷行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印刷所需各種進口器材如各種高檔紙、油墨、直接制版版材、柔印版材等的進口關稅將逐步降低,有利于包裝印刷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因而,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
據了解,中國承諾紙張的進口關稅將從目前的12-25%降低到5-7%。我國印刷工業每年需進口的各種紙張為500-550萬噸,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包裝印刷企業。
另外,包裝印刷使用的直接制版版材,也由于進口的價格太高,影響在包裝印刷廠的推廣使用。
制版設備、印刷設備和配件入世后關稅也將大幅度降低。
對國內印刷企業來說,目前印前系統國產化率很低,高速多色膠印機大多是進口,關稅降低無疑將有利于包裝印刷企業,引進先進設備,進行技術改造,零部件、配件進口成本率也使企業減輕很大負擔。
挑戰:入世后,外資進入我國印刷市場特別是包裝印刷行業,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去年8月國務院新頒發的《印刷業管理條例》中第12條已明令規定:“國家允許設立中外合資經營印刷企業、中外合作經營印刷企業,允許設立從事包裝裝潢印刷晶印刷經營活動的外資企業”。
事實上,早在1997年《印刷業管理條例》頒布前,全國已有三資印刷企業2000余家,相當一部分是獨資企業,近45%在廣東。上海在1998年已有177家“三資”印刷企業,雖然只占上海印刷企業總數的4.3%,但其銷售額卻占28.5%,利潤總額占32.4%,隨著中國的“人世”,一些有實力的國外集團將會更看好中國市場。國際上的印刷巨頭當納利、金光、惠好、聯合等已進軍中國市場。又如進入《財富》雜志排名500強的德國貝塔斯曼,已經把觸角伸向了中國,尋找合適的投資目標和投資方式。國外的印刷設備制造企業和印刷器材生產企業也看好中國市場,如瑞土博斯特公司幾年前已在上海設廠生產糊盒機等設備;上海澳科利印刷機械有限公司原在澳大利亞生產柔印機的陶瓷網紋輥,最近看好中國市場,已將工廠搬到上海來了;美國艾利公司也在上海設廠生產不干膠紙;日本的琳得科公司,兩三年前就計劃在中國開辦不干膠紙廠,礙于《條例》限制尚未實現,《條例》一出臺馬上動手建獨資企業。
外資企業在一般情況下來說,印刷設備技術先進,印品質量精良,生產效率高,經營機制靈活,管理制度先進,而且社會負擔輕。與國內包裝印刷企業競爭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高新技術的發展,數字化網絡化的推進,將對傳統的印刷和設備、器材企業形成新的挑戰,人世后這種割K戰和沖擊將更直接、更嚴重。
就以直接制版和數字印刷兩項高新技術為例。
直接制版技術在1994年首次露面,而1997年芝加哥的印刷展上,已經看到各種成品。這樣,從1995-2000花了整整5年時間,全世界的直接制版設備達到1240臺。而接下來的5年,到2005年將達到6500臺,增長預計將超過5倍。
又如數字印刷技術在DRUPA2000到處可見CTP3和數碼流程技術的產品。數字印刷技術大大擴展了印刷廠的市場機會。
數字網格化有另外一個十分顯著的影響。當前生產功能正在向網絡發展,商業流程也伴隨著這一過程。象報價、簽約、工作跟蹤、發票開出與收集信息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實現。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從一般性競爭領域的退出,這就必然促使印刷工業企業進行體制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一批有實力的大企業或企業集團將形成;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使中小企業也可以形成規模經濟,加人世貿組織將促進這種大調整人改組。
對策:面對“人世”,我們既不能高枕無憂,也不要驚慌失措。要以積極的姿態應對“人世”后面臨的新形勢。如何應對包裝印刷市場對外開放后帶來的沖擊,如何迎接新的更加嚴峻的挑戰,我們要從各方面采取有利措施,否則經不起挑戰而喪失機會。
轉變觀念:就是要從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思維束縛解放出來,將習慣于靠國家保護、政策傾斜、市場壟斷等的舊格局轉變為勇于開拓、勇于創新、勇于競爭、積極進取、優勝劣汰的新格局。
加強戰略研究,主動進行調整。
在新世紀的頭10年,我國的經濟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國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為包裝印刷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在新的10年里,國民經濟將進行不斷的調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要從一般性競爭領域退出。印刷工業也將進入前所未有的結構調整時期,壓縮低檔過剩印刷能力,勢在必行。因此,每一個包裝印刷企業都應該加強戰略發展研究,研究自己的企業在結構調整中處于什么位置;在國家、自己的行業、自己的地區處于什么位置;研究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自己有什么優勢和劣勢,分析同行競爭者的情況和自己在競爭者中處于什么位置;深入思考高新技術發展和應用、改革深入。政企分開、行業行政壁壘的逐步消除、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發展,對企業有什么影響等等。對自己的企業應該向什么方向發展,應該實事求是的作出判斷。只有發展戰略研究清楚了,才能有明確的發展方向。根據自己企業的情況主動地進行結構調整和產品調整,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有的企業適合做大做強,有的企業適合形成小而專。在某方面形成自己的特長,建成在同行業中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企業,同樣可以很好地發展。
狠抓結構調整。
“十五”期間,包裝印刷行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是在“印前數字、網絡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樣、自動化;器材高質、系列化"28字技術發展方針指引下,繼續前進。結構調整,就是要在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方面下功夫,以達到最優、最佳狀態。
重點是:包裝印刷產品要積極向中、高檔、多樣、多色化方向發展;向易運輸、易進行倉儲的普及型方向發展;
繼續大力發展紙基包裝印刷品;
紙制品印刷重點發展低克重、高強度、輕量化的高檔紙箱、紙盒,淘汰低檔紙箱、紙盒,改變材料結構,要向禮品化、高檔化、中型包裝彩色化發展,積極發展各種彩色被紙盒、各種開窗包裝品以及發展彩面E型、F型細瓦楞紙盒、新型紙容器、彩色印刷紙箱、模切線型紙箱等。
塑料包裝印刷將隨著食品工業、飲料工業、醫藥、保健品和化妝品等行業的發展而較快的發展,特別是應用新材料的選擇性透氣薄膜和陽隔包裝等增長會更快些。
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材料將得到進一步采用和推廣。特別是數字化技術,以數字印刷為主印刷方式的按需印刷將要有一定的發展。
在各種印刷方式中,膠印仍占主導地位,柔印將有較快的發展,大力加強后加21222序,使之成龍配套。
符合環保要求,無污染的綠色包裝印刷,將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因此,應大力發展綠色包裝印刷。
建立專業化的包裝企業,走聯合經營,共同投資的道路勢在必行。中國的煙草印刷企業普遍效益好,回報率高,除去有壟斷因素外,其專業化生產、研究、服務是主要原因。但我國的包裝印刷企業綜合性生產企業太多,專業性服務企業太少。美國當納利公司專業生產電話簿,年銷售額達56億美元,加拿大摩亞商業表格年銷售額達20億美元。要把眼光放在新的支柱產業上,如現代信息、現代生物、醫藥、精細化工等產品的包裝,建立專業服務隊伍。有特色才有發展,有特色才有效益。
包裝印刷行業要積極創造條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中國是一個印刷大國,但還不是一個強國,包裝印刷業是極具潛力的大行業,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市場日趨規范,質量、周期、價格、服務將成為在競爭中取勝的主要手段,這就要求各包裝印刷企業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周期保證、價格合理、服務周到的經營宗旨。
應積極發展高檔、精美彩色包裝印刷晶,增加商品附加值,滿足國內市場和擴大產品的配套,特SU是要積極貫徹江澤民總書記“趕超世界包裝印刷先進水平”的指示,把我國的包裝印刷推向世界。
為此,要積極創造條件,在有基礎的地區組建自己的“聯合艦隊”和大型企業集團,建起科、工、貿一體的人才基地,以及全國、全球性市場網。有一定規模的包裝印刷企業要率先打人國際市場,走出國門。例如上海、北京、天津、重慶、大連、深圳、廣州、武漢等城市的包裝印刷企業,走在全國前列,要把包裝印刷列入發展重點。
堅持技術進步,不斷創新。
印刷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將給印刷工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企業應該堅持技術進步和創新。用高新技術提升企業,注意有利于環保和資源再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主動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