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產業投資將超過2萬億美元
未來30年里,中國電力產業所需投資將超過2萬億美元,電力設備資金渴求占據大頭。這一龐大數字讓Alstom(阿爾斯通)、Doosan(韓國斗山集團)、ABB、西門子等企業熱血沸騰。
中國電力發展速度太快了,快到煤炭快供應不上了,快到電力設備也制造不出來了,國內電力設備產能已經嚴重不足。
中國的電力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近年來已躍居世界第二。相比之下,中國的電力設備生產能力顯得“力不從心”。
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主管電力設備制造的張國寶看來,電力設備產能不足是造成缺電的原因之一,他認為目前中國電力設備制造能力最多5000萬千瓦,“我們自己發電設備制造能力現在都在滿負荷運轉”。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永干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國投產裝機容量為2060萬千瓦,但原本預計上半年新增投產裝機容量能達到近3000萬千瓦。王永干認為,不能順利實現預期目標,除了國家加強宏觀調控、整頓電力市場無序建設這一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電力設備制造廠家生產能力不足,不能按時到貨。
目前,中國電力設備廠商主要有哈爾濱、上海、四川“東方”三大發電設備制造廠。雖然目前國內電力設備市場需求巨大,但因為顧慮到2007年后電力緊張局勢將得到緩和甚至有電力過剩的可能,這三大廠家也不敢盲目增建廠房擴大產能,否則兩年之后這些資源將有可能面臨被閑置的命運。因此,這些廠家更多選擇“將電力設備生產任務分包給外資”的方式。
哈爾濱發電設備制造廠目前走的正是這樣一條路子。雖然公司能接到大量訂單,但由于自身生產能力不足,其主要的鑄造件都是在韓國斗山生產。
“如果有機會參觀韓國斗山,你會發現車間所有活都是為中國干的,包括上海也是這樣。”張國寶說。
PennWell公司的國際能源集團總經理Nick先生曾在今年7月的中國電力論壇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其公司最近做出的一項決策:“我們將把電力設備市場重心轉移到中國,為中國電力行業改造升級做出貢獻。”
和PennWell公司有著同樣想法的“盟友”還不少。Alstom、Doosan、ABB、西門子等公司看準了中國電力市場的巨大前景及其電力設備產能不足的缺陷,紛紛帶著詳細的計劃和勃勃的野心進入中國電力設備市場尋找商機。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未來10年內,中國電力行業發展將保持7%左右的年均增速,遠超世界3%的平均水平。由于需求強勁,電力行業還需要大量投資。未來30年里,中國電力產業所需投資將超過2萬億美元,電力設備投入占據大頭,中國發電設備采購量將占全球的32%。
日前,本報曾報道,因為不堪煤炭漲價、發電成本迅猛增長,曾一度熱衷進軍中國發電領域的外資企業紛紛撤離。
“目前外資投資建設電廠的好像確實不多,但近兩年來,大量國外電力設備廠家對進入中國市場再度萌生了極大興趣。”北京安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電力設備零件加工制造工藝的蔣啟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一些外資企業找到他們尋求合作,就是希望能迅速打進中國電力設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