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環保設備行業市場及投資分析
我國能源以煤碳為主。我國的大氣環境是典型的煤煙型污染,由燃煤排放的SO2所造成的酸雨已危及24個省、市、自治區。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能源消耗的不斷增長,我國酸雨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廣東、廣西、四川盆地和貴州的大部分地區所形成的華南、西南酸雨區,已成為與西歐、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同時又形成了以長沙為中心的華中酸雨區和廈門、上海等華東沿海酸雨區,以及青島等酸雨區,有些地方降水PH值最低達3.5以下,給生態環境國民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據統計,僅西南、華南酸雨區而造成的林木死亡,農業減產,金屬腐蝕等的經濟損失每年達140億元。目前,中國大氣污染的程度已相當于世界發達國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嚴重的時期。世界各國都已注意到大氣污染對人類生存的危害,都投入巨額資金對其進行整治。我國也制定了《中國跨世紀綠色工程計劃》對大氣污染進行綜合治理。治理大氣污染的根本途徑之一是采取有效的脫硫措施,減少點、面排放源的SO2排放量。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開發切實可行的脫硫技術,卓有成效地控制燃煤煙氣排放的SO2量。近年來,國際國內研制、開發了多種脫硫技術,本文化學脫硫技術和一些常規的脫硫技術的特點作了一些探討。
根據國家“十五”、“十一五”期間電力環保產業政策,國家將支持脫硫環保產業,在這種產業政策的引導下,發電企業將從SO2 排放總量和排放濃度兩個方面進行技術改造,加大脫硫力度。同時隨著排污費征收范圍的擴大(由原來的“兩控區”擴大到了全國)和排污費征收標準的提高(由原來的0.2 元/千克二氧化硫分布提高到0.63 元/千克二氧化硫),促使了越來越多的煤電廠選擇安裝煙氣脫硫裝置。根據國家的強制規定,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的新建火電廠,燃煤含硫量在0.7%以上的,必須安裝煙氣脫硫設施。這項政策將使80%以上的新建電廠都需安裝脫硫裝置。據預測,火電廠煙氣脫硫設備在未來3 年平均每年市場需求為60 億元左右。由于我國從事大型電廠脫硫設備生產的企業只有六七家,假設這幾家大型企業平均瓜分60 億元的新增市場份額,那么每家每年可承接的項目金額在6-10 億元之間。這對于目前平均只有3-5 億元收入的脫硫上市公司來說無疑將是一個爆發性的增長機遇。
在2005年1月27日,國家環保總局要求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控制區的46家未脫硫火電廠限期整改。2005年2月17日,京都議定書在全球生效,我國面臨更加巨大的環保壓力。從目前來看,全國已建成的脫硫裝機容量530 萬千瓦,在建脫硫裝機容量約800 萬千瓦,即使這些全部建成,也只占全國火電總裝機容量2.64 億千瓦的5.41%而由于缺電,全國一大批新火電廠又開始匆忙上馬,這對于專門從事煙氣脫硫的遠達環保而言,未來市場潛力巨大,該行業面臨著極大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