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一、資源潛力
根據初步資源評價,我國資源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
1、水能
水能資源是我國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根據2003年全國水力資源復查成果,全國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為5.4億千瓦,年發電量2.47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為4億千瓦,年發電量1.75萬億千瓦時。水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約70%在西南地區。長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烏江、紅水河、瀾滄江、黃河和怒江等大江大河的干流水能資源豐富,總裝機容量約占全國經濟可開發量的60%,具有集中開發和規模外送的良好條件。
2、生物質能
我國生物質能資源主要有農作物秸稈、樹木枝椏、畜禽糞便、能源作物(植物)、工業有機廢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等。全國農作物秸稈年產生量約6億噸,除部分作為造紙原料和畜牧飼料外,大約3億噸可作為燃料使用,折合約1.5億噸標準煤。林木枝椏和林業廢棄物年可獲得量約9億噸,大約3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折合約2億噸標準煤。甜高粱、小桐子、黃連木、油桐等能源作物(植物)可種植面積達2000多萬公頃,可滿足年產量約5000萬噸生物液體燃料的原料需求。畜禽養殖和工業有機廢水理論上可年產沼氣約800億立方米,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約1.2億噸。目前,我國生物質資源可轉換為能源的潛力約5億噸標準煤,今后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物質資源轉換為能源的潛力可達10億噸標準煤。
3、風能
根據最新風能資源評價,全國陸地可利用風能資源3億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風能資源,共計約10億千瓦。主要分布在兩大風帶:一是“三北地區”(東北、華北北部和西北地區);二是東部沿海陸地、島嶼及近岸海域。另外,內陸地區還有一些局部風能資源豐富區。
4、太陽能
全國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年日照小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年太陽輻射總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屬于太陽能利用條件較好的地區。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北、山東、遼寧、吉林、云南、廣東、福建、海南等地區的太陽輻射能量較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區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
5、地熱能
據初步勘探,我國地熱資源以中低溫為主,適用于工業加熱、建筑采暖、保健療養和種植養殖等,資源遍布全國各地。適用于發電的高溫地熱資源較少,主要分布在藏南、川西、滇西地區,可裝機潛力約為600萬千瓦。初步估算,全國可采地熱資源量約為33億噸標準煤。
二、發展現狀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水電已成為電力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農村能源和生態建設,戶用沼氣得到了大規模推廣應用。近年來,風電、光伏發電、太陽能熱利用和生物質能高效利用也取得了明顯進展,為調整能源結構、保護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5年,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不包括傳統方式利用生物質能)約1.66億噸標準煤,約為2005年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5%。
1、水電
到2005年底,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達1.17億千瓦(包括約70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占全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23%,水電年發電量為3952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6%。其中小水電為38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300億千瓦時,擔負著全國近二分之一國土面積、三分之一的縣、四分之一人口的供電任務。全國已建成653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并正在建設400個適應小康水平的以小水電為主的電氣化縣。我國水電勘測、設計、施工、安裝和設備制造均達到國際水平,已形成完備的產業體系。
2、生物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