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預測:全球經濟明后年增長前景看好
世界銀行13日發布了名為《駕馭下一波全球化浪潮》的2007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受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強勁增長的帶動,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9%,明后兩年的增長率也將維持在3%以上。
該報告指出,今年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將達到接近創記錄的7%。在2007年和2008年,雖然增長率可能會出現放緩,但仍有可能達到6%以上,超過高收入國家2.6%的預期增長率一倍以上。其中的中國和印度發展將尤為迅速,今年兩國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將分別為10.4%、8.7%。中、印在明后兩年的增長率預計將分別為9.6%和8.7%、7.7%和7.2%。
世界銀行還預測,發達經濟體中的美、日、歐元區經濟今年的增長率將分別為3.2%、2.9%和2.4%。明年美國經濟增長將回落至2.1%,但2008年則會回升至3%。日本、歐元區經濟明后兩年預計將保持穩定增長。
金融市場仍面臨通脹壓力
世界銀行認為,由于國際油價居高不下以及全球增長速度加快,發展中經濟體內部的通脹程度已有所抬頭,已從2002年的1.7%增長至今年三季度的3.2%。發達經濟體通脹水平則相對溫和,同期通脹水平僅由1.3%增至2.7%。
世界銀行認為,這種趨勢導致全球短期利率持續攀升;不過從目前狀況看,長期利率仍然維持在低水平,收益率曲線也保持平坦,這似乎意味著市場仍然對各國貨幣當局將成功應對通脹抱有信心。
不過,對于發展中經濟體而言,未來的不穩定因素已開始增加。特別是美國貨幣政策出現轉變———由“緩慢升息”轉變至更大程度由經濟數據決定貨幣政策。這導致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回報率降低,更多的資金大舉流向新興股市以及商品市場。隨著這些市場的資產價值提高,未來勢必將對這些資產進行再度估值,從而引發市場調整。
商品市場強勢不減
隨著全球增長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的擴張,全球商品市場價格近年來不斷走高。世界銀行判斷,由于技術發明方面的改革,從長期來看,不存在資源商品供應不足導致增長中斷的現象,但持續增長的需求可能會帶來環境保護方面的壓力。
金屬商品方面,世界銀行認為,金融流動為商品價格今年走牛提供了支撐,今年前8個月已有至少19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至金屬商品對沖基金之中,但這部分資金的流動性十分強,一旦金屬商品價格走軟,資金也將迅速流出。
農產品商品方面,世界銀行預測2006年的價格比去年綜合上漲11%,但漲幅明顯低于同期的能源、金屬商品。世界銀行認為,這主要是由于農產品需求不像工業需求那么敏感,而且一旦需求提高,農產品供應增加的速度很快。2007年,世界銀行認為谷物、種子類品種價格有望走高,而飲料與原料價格可能走軟。
世界銀行還認為,受剩余產能不足、全球經濟增速不減等因素影響,原油價格未來(短期)仍將波動性十足,不過隨著油價居高不下,勢必將溫和抑制需求的增長。另外,由于新產能的被投資開發,至2010年后,全球石油供應有望每年提升1500萬桶,大大高于全球需求所需要的每年150萬桶-200萬桶。為此,世界銀行預測油價在未來兩年內將小幅走低,2008年的平均價格可能達到每桶53美元。
世界銀行強調,全球化會為許多人帶來收益。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的12億人民,即世界人口的15%,將屬于“全球中層階級”,比目前的4億大大增加。與此同時,下一波全球化浪潮將會加大對“全球公共資源”的壓力,從而危害到長遠進步。各國需要共同努力,在涉及到全球公共物品的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包括全球氣候變暖、遏制禽流感等傳染病、防止世界魚類大量減少等。
世界銀行呼吁強化應對全球公共資源威脅的機制,同時呼吁增加和改善發展援助。降低貿易壁壘也至關重要,因為這樣可以為貧困國家和貧困人民創造新的機會。(記者 陳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