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大資本”誤區令西部外資冷遇
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東南地區人均獲外資為西部25倍。中西部地區近年來陸續擁有諸多政策“綠燈”,然而引資效果卻水漲船不高。商務部研究院專家近日撰文指出:偏好“大資本”的引資誤區湮滅了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看來不是外資不來,而是中西部地區專盯著大資本,看不上小資本。
早在2000年,西部大開發就被列為當年經濟工作重點之一,除了稅收、金融等政策等優惠以外,各省還對引資優惠紛紛“競賽”。然而數據顯示,在諸多政策“綠燈”頻閃之下,去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總值的97.69%仍集中在東部地區。
11日,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提到,中西部與東部地區吸引外資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是“十五”期間的一大問題。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部研究員郝紅梅撰文分析認為,外資進入的第一直接障礙是缺乏利益驅動,招商引資偏好“大資本”削弱了中西部比較優勢。
世界銀行公布的“中國120個城市投資環境評價報告”顯示,外企在華投資回報率高達22%,但其卻對中西部地區卻極其“冷落”:2004年東南省份的人均外國直接投資額128美元,是中部地區的7倍,西部地區的25倍。我國東南部地區的市場繁榮、航運交通便利,但中西部地區對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也應該是一大利益驅動。
商務部研究院的此項分析指出,招商引資偏好大資本,但中西部與東南部地區如果在同一個產業競爭不具有比較優勢。我國招商引資在政策上和學術上都主張將引進跨國公司作為中西部的外資戰略轉變。政策和理論導向促使中西部與東部在引進跨國公司上競爭,無形中增加了合作成本。
這使得中西部地區在資源、特點上的比較優勢顯得不那么明顯了。“一個地區如果忽視自身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和特有的資源比較優勢,實行某種形式的趕超戰略,在市場競爭中則必然缺乏競爭力。”郝紅梅認為。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