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環保產業發展模式
今年5月,一座現代化的“中宜環境醫院”在宜興環保科技產業園正式開門營業。這是全國第一家以環境治理為主要任務的“醫院”。從某種意義上說,宜興環科園就是一座大的“環境醫院”,新開張的10萬平方米“中宜環境醫院”實際上是宜興“環境醫院”的總院。
重構環保產業發展模式
“環境醫院的主攻方向,一是疑難雜癥,如工業污水、有害土壤,包括致病原因、把脈診療、開方用藥;二是后遺癥,如垃圾焚燒癥;三是并發癥,如流域或區域治理中的水體富營養化癥。”宜興環科園相關人士表示,環境醫院的運作模式,就是由專家與平臺共同會診,向患者推薦適合的“專科醫生”,開出“藥方”或進行“手術”,環境醫院重構了環保產業發展的模式。目前,“環境醫院”集聚了污水處理、給水處理、固廢資源化、污泥處理、土壤修復、流域生態治理、農村環境整治、廢氣噪聲治理等10個“專科門診”。
“環境醫院”在宜興出現,并非偶然。宜興市水處理技術水平一直保持全國領先,環保裝備產銷規模穩居全國縣級市第一,是國內水處理設備品種最全的生產基地,每年承接各類環保水處理工程3000多項,水處理設備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的50%左右,零部件配套高達95%。菲力環保在龍珠水庫成功實施全國首例水庫水源地綜合治理與水質修復項目;雙盾環境脫除PM2.5煙塵濕式電除塵裝置項目、光大環保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期項目、非金屬化工高溫陶瓷過濾膜管及裝置項目、金能環境三廢處理項目、新宇天成礦井水及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嘉鵬環保全自動凈水器項目等一批優質項目建設進展有序。
“水十條”里抱團淘金
“兩年前項目啟動時,業內很多人都說我們‘做傻事’,做了一個零市場行業,但‘水十條’頒布后,企業迎來了‘春天’!”今年1月,國內首例水源地綜合治理與水質修復項目在宜興成功實施,檢測結果顯示,經過半年時間的科學治水,龍珠水庫的總磷、總氮等各項指標明顯改善,優于國家飲用水取水標準。中宜環科水體修復有限公司總經理邵焜琨透露,目前有近20家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府、企業與公司洽談合作,其中已有兩家敲定設計方案。中宜水體也成為水環境修復領域的領跑企業。
今年4月初,國務院正式簽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水十條”),提出了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要求,也為區域流域水環境修復等綜合型環保企業提供了更多治理與運維服務機會。作為中國環保之鄉的宜興,企業正加快向制造服務化邁進,抱團出擊,力爭在新形勢的大浪中淘得一桶金。據了解,目前園區已與國內外300多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穩定長期合作關系,建立多個公共研發平臺、清潔技術對接中心等,吸引了一大批環保創業項目,多個項目填補了水處理、固廢處理等領域國內空白。
宜興還將信息技術與環保產業深度融合。目前環科園有166個大中型企業使用數字化設計工具,規模以上企業生產設備數控化率(含機電一體化設備)達80%,企業寬帶接入率和管理機構網上辦事率100%。2014年,環科園成立了環保電商平臺———宜正環保電商,作為全國第一個環保領域的綜合類電子商務平臺,登陸不久即在業界產生較強的影響力,并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統計數據表明,宜正環保電商正式上線運營后,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35億元。
龍頭企業加速國際化進程
宜興凌泰環保是國內環保、水處理制造商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凌泰環保先后與美國、德國、英國、芬蘭、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進行了友好對接與合作,并搭建了較為完善的國際化合作研發平臺,成立了中國首家水處理專用電極電解模塊化組件研發、制造、集成、工程化應用產業基地。凌泰環保還不斷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新的戰略合作,力求成為國際一流的掌握關鍵技術和實施方法的環境服務專家。
面對當前國內環保市場規范程度不高,環保設備、產品質量和技術研發整體水平有待提升的情況,宜興環保產業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如何走向國際市場。目前宜興已與美、日、新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資合作關系,成立中德、中日、中荷、中芬等10個清潔技術對接中心,成功引進韓國精確曝氣系列等一批先進清潔環保技術、產品和項目。中國東盟環保技術和產業合作示范基地項目、北控環保裝備產業基地項目等已正式啟動。為在全球節能環保市場打響“宜興品牌”,宜興不斷推進國際交流,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其中,江蘇一環集團成功申報對外承包資質,正積極推進安哥拉、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和地區環保項目。江華集團與以色列頂級研究機構魏茲曼建立合作關系,已先后承接了滬新遼等地的多個水處理項目,并成功競標到印尼和巴基斯坦等國的大型水處理項目,環保產業國際化進程越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