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凹印機市場現狀及發展
一、國內凹印市場的現狀
我國包裝印刷企業遍及各地、凹印市場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層次性。凹印市場的區域性主要體現在:我國幾乎所有省市都有凹印廠。在東部沿海省市數量多,設備先進,技術水平較高、經濟實力普遍較強。
廣東的凹印廠家數量多,全省超過1000家,且有一定實力的廠家比例較大,庵埠鎮被稱為中國食品第一鎮和彩印王國,全鎮包裝印刷企業達456家,1999年產值23.6億元,利稅近2億元,成為該鎮經濟發展的第二支柱產業,在包裝印刷中,70%以上是軟包裝印刷企業,其中一些企業已經采用了進口設備,而全國鄉鎮三大包裝印刷基地之一的浙江龍港鎮有包裝印刷企業576家,其中有相當比例的凹印廠家。
凹印市場的層次性首先體現在技術裝備來源廣泛方面。既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也有大量最普通制造商的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從1982年無錫國泰彩印有限公司引進第一臺賽魯迪軟包裝凹印機至今,我國已引進的軟包裝凹印機累計已超過300臺。這些設備主要來自日本、韓國、意大利、德國等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的近20個制造廠家,其中包括最知名的制造商,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小廠(有些已經破產倒閉)。在所有進口設備中,亞洲設備以日本設備占的比例最大,約占70%,其次是韓國設備,在進口的歐洲設備中以意大利數量最多。而在國產凹印機中,80%以上為窄幅低速的非自動型產品。
凹印市場的層次性第二體現在企業數量多且規模大小不一方面。在我國眾多的凹印廠家中,中小企業數量占統治地位,但亦有一批相當規模的大企業。目前,至少有近20個廠家擁有3-8條進口凹印生產線:如大連大富塑料彩印有限公司、北京市商標印刷三廠、河北埃卡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石家莊軟包裝彩印廠、天津頂誠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無錫國泰彩印有限公司、申達包裝集團、連云港中金醫藥包裝有限公司、黃山永興裝飾包裝有限公司、浙江誠信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海寧長海包裝材料有限公司、中山大富塑料包裝有限公司、昆山加浦包裝印刷有限公司、上海紫江彩印包裝有限公司等。
二、國產凹印機的應用現狀及所起的作用
我國目前已有凹印機制造商超過50家,這一數量比參加2000年德魯巴展覽會的所有凹印機廠家數量還多。按省市分布是:陜西11家(21%),廣東10家(19%)、浙江20家(38%)、江蘇8家(15%),另外北京、山東、湖北和河北至少各有1家,實際數量可能更多。此外,大多數凹印機生產廠都是位于軟包裝印刷廠集中的地區,有些實際上是與該地區軟包裝廠同步發展起來的。
國產凹印機是中小印刷企業的首選產品,少數產品開始受到大中型印刷企業的關注,已經走向國際市場。山東、廣東,河北等地的一些企業在引進凹印機后,新近也選擇了國產凹印機或輔助設備(如復合機)。目前我國已有少量設備出口到東南亞和中東,邁開了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
近年來凹印機產品開始取得了顯著進展,但真正有實力的廠家比例不大。過去4-5年是國產凹印機第一次重要的升級換代時期,不少于20家企業已經或宣稱開發出了速度為120-200米/分鐘的新一代采用自動套準控制系統的凹印機,其中陜西印刷機器廠、汕樟輕工機械廠、汕頭市華鷹軟包裝設備廠,神力集團有限分司等屬于最重要的一批廠家。
但同時也應看到,此檔次的凹印機安裝數量很少,且運行穩定性,有效利用率還無法與進口設備比。應該說,國產凹印機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距離。
國產凹印機在數量上占有優勢,但總的生產能力在重要產品的印刷加工中還只能是起著輔助作用,這是因為:主要的軟包裝印刷企業基本上都采用進口設備,海內外知名品牌商品的包裝在國內的印刷加工也都選用進口設備。
三、國內凹印市場的基本走勢及對凹印機的需求分析
我國凹印市場的走勢大致如此:
1.凹印企業綜合實力普遍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開始采用進口或國內新開發的中高速凹印機。骨干企業在規模上和結構優化上跨地區合作。
2.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因此更加重視印刷質量和防偽,首先是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對包裝的要求有著與在其它國際市場同一的要求;其次是國內(包括臺、港、澳地區)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努力地改進品牌形象;另外,國內長期存在技術越來越高的假冒偽劣產品這也促使品牌企業不斷改進包裝、提高防偽技術。
3.印刷企業與包裝使用廠越來越注重建立更緊密長期的合作關系。
近年來,不少知名企業投資組建自己的配套印刷廠,或通過招標選擇合作印刷廠家,或是跨省市建立分公司以保持與包裝廠生產基地的最近距離。
4.中西部企業數量增長較快、新建企業起點較高。
5.更加注重環保與衛生。
這是凹印市場最重要的發展趨勢。最大限度地提高環保與衛生水平已逐步成為印刷包裝企業技術改造的出發點和自覺行為。
凹印市場的上述變化:決定了用戶對于凹印機的需求也將有新的特點,比如:
1.凹印機本身來看,對其性能的要求仍將是多層次的。
價格雖然仍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機器性能特別是穩定性將更受重視。國產的非自動低速凹印機仍有相當大的市場;寬幅、低價、中速(100-150米/分鐘)的凹印機將成為國產設備的主體,國產凹印機主要競爭對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是亞洲制造商,寬幅、準高速(200-250米/分鐘)的凹印機將以進口設備為主體。雖然8色以下、10色以上的凹印機都有市場,但大多數凹印機將采用8-10個印刷單元。
2.對凹印設備制造商來說,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市場戰略、產品質量、技術服務將是同等重要的。
開發能力差、服務跟不上的制造商將被兼并、淘汰;國內最后相當比例的制造商將被迫退出此市場。
3.對各國和各地區產品的需求將發生變化,從亞洲產品為主轉向歐洲與亞洲并重。亞洲設備在比例上將會減少,歐洲設備將明顯增加,國產設備將越來越集中在一些重要的制造商。
那些主要以中國為市場的外國制造商和那些只以某些地區為市場的國內制造商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伴隨競爭和分化,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制造商,在中國市場上數量都將越來越少。從較長時間看,進口凹印機與國產凹印機的局面極有可能將出現類似于膠印機的情況:少數一些制造商控制著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四、國產凹印機的產品現狀和發展
1.國產凹印機產品、技術性能、功能配置點評。
首先,起步較晚,起點較低。我國機組式凹印機生產是從80年代中期才開始的,目前絕大多數產品還是手動、半自動低速機型。
其次、我國凹印機制造水平在近4-5年取得了重大進展。我國自主研制開發的速度在120米/分鐘以上的凹印機是90年代中期以后開始的,目前已有多家生產商開發出最高速度達150-200米/分鐘的凹印機,各種涂布復合機、分切機、自動套準控制系統等都有性能不錯的產品,一些產品的部分元器件和功能已達到90年代初期國際水平,在與國外廠商爭奪國內市場的過程中越來越顯示出自信和實力。在最近兩年的國際招標中,國產設備幾次有不俗的表現,已經有一些廠家的產品銷往東南亞和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2.國產凹印機與臺灣、韓國、日本和歐美產品的差距。
國產凹印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與其它一些先進的國家和地區相比還存在差距。與亞洲產品(包括日本、韓國等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比較,我們的主要差距是:速度、穩定性、市場國際化水平相對較低。
國產機一般印刷速度在150米/分鐘以下,而亞洲的先進設備都在150-250米/分鐘之間;國產設備寬幅機比例較小,目前最多生產出10個色組,沒有聯線加工(如復合、分切)單元,也沒有“串聯”式配置(雙放雙收型)。這至少表明我們缺乏相關經驗。
一部分國產凹印機在印刷速度、控制系統、價格和售后服務等方面已可以與大多數進口凹印機抗衡,但穩定性卻相差明顯。新開發的國產機有相當一部分安裝調試后不能順利通過驗收,運轉過程中質量和效率都不能令人滿意。
國產機絕大多部分只在國內市場銷售,出口才剛剛開始。
總的來說,我國與日本的技術大約相差10-15年時間,部分元件、結構達到日本90年代初期水平,而與韓國設備相差應當更小一些,正在接近臺灣設備的技術水平。
與歐洲產品相比,國產凹印機差距更大一些。理由是歐洲設備已達到了速度更高,功能更強,在世界市場具有更重要的地位。與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制造商相比,國產凹印機總體技術水平還有不小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