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中突圍中國重汽為何一枝獨秀?
眼下,這場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雖然仍未見底,但隨著中央和地方一系列工程類投資項目的相繼啟動,國內重卡市場近期出現率先回暖的跡象。盡管重卡市場仍不能說已走出谷底,但作為重卡行業的領軍企業,中國重汽集團有限公司2月下旬以來出現旺銷局面,市場訂單迅速攀升。尤其是受工程用車需求的刺激,中國重汽集團生產快速啟動,在國內重卡行業表現一枝獨秀。
中國重汽
訂單增多,但重卡市場仍未走出低谷
近日,中國重汽集團每天接到的訂單增加到700輛左右,遠遠高于今年1月份最低時不足百輛的訂單數量。先前輪休的工人開始回到流水線上忙碌起來,突然緊張起來的生產節奏,多少讓車間工人有幾分措手不及的緊張。
據介紹,今年1月份,中國重汽集團產銷汽車4000多輛,其中出口930多輛,同比下降幅度較大。但重汽集團的市場占有率卻提升到37.64%,較去年增加了17個百分點,從而穩居國內重卡銷售第一名。
進入2月份,隨著訂單的不斷增加,中國重汽生產計劃也由8500輛,改為9500輛。而公司3月份計劃生產則提高到1.65萬輛,訂單有些應接不暇。“1月份還為沒有訂單愁,2月份卻開始發愁干不出來。”公司宣傳部一位負責人說。
從中國重汽集團的產銷情況來看,谷底應該是1月份。但中國重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純濟說:“從全國來看,還不能說明中國重卡市場已走出低谷,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國產銷量目前仍是負增長。從產品需求結構來看,這是一種極特殊情況的反映。全國重卡市場一月份仍下降60%。2月份盡管有所回升,但全國回升速度并不快。”
馬純濟認為,2月份以來重卡市場的表現,一方面表明有市場開始抬頭的跡象,市場在今年1月份后出現壓抑后的釋放。另一方面,則是受國家啟動市場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特別是基本建設項目開始啟動。但就沿海地區來看,市場銷售情況遠不及去年。重卡銷售比較好的是四川災后重建地區。中國重汽雖然在行業內是最好的,但還沒有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而且,從市場需求品種上來看,載貨車仍處于低谷,物流用車還沒有真正啟動起來,中國重汽集團現在銷售的80%以上是工程用車。
春寒料峭中,中國重汽為何一枝獨秀
中國重汽集團的率先回暖,得益于公司改革重組8年來創新式發展所打造的自身優勢,而基于技術創新的產品優勢則成為重汽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8年來,中國重汽始終堅持技術領先戰略,不斷加大產品研發和技改投入,企業持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截至目前,中國重汽已為國家制定產業標準24項,還先后承擔國家、省、市科技攻關項目20余項。其中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級科技支撐項目2項,獲得省部級、市級科技進步獎8項。累計申請專利1090項,其中授權專利940項,專利數量繼續保持全國汽車行業第一的地位。
2008年,集團新增技改投入30多億元,使中國重汽的裝備能力達到國內最高水平。這直接反應在產品質量上的明顯提升,售后服務率在上一年降低40%的基礎上,去年再降低48%。當年,中國重汽在國內率先開發出達到國Ⅲ排放標準的EGR發動機,使集團公司在國內環保排放標準轉換中占得先機。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推出的A7系列產品,則是中國重汽深度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自主研發整車總成匹配技術的結晶,堪稱是國內頂級豪華重卡。
面對金融危機,中國重汽集團沒有裁員,沒有減薪,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應對措施。如,在營銷方面超前決策,中國重汽集團從去年10月份就預測到災后重建會帶來市場的變化,特別加強了對四川區域的銷售網點建設,使四川區域銷售公司由1個增加到3個,服務點由8個增加到14個。從目前的市場需求來看,西部地區一天能增加60多輛汽車的訂單,需求增長明顯快于東部。從汽車品種上,中國重汽提前增加了工程用車的儲備,恰好滿足了近期市場突然擴大的需求。近期,牽引車需求大幅下降,自卸車需求量增大,而自卸車改裝正是中國重汽集團早已突破的瓶頸,預計今年能達到8萬輛的改裝能力。
突出重圍,狹路相逢勇者勝
馬純濟認為,全國重卡市場會越來越好,但不可能很快有奇跡性的飛躍,整體回暖尚待時日。預計下半年是一個走出低谷實現發展的轉折點,但真正好轉要在明年。面對當前的市場形勢,中國重汽集團表示將堅定三個信心:
一是堅定對市場和需求的信心。針對嚴峻國際經濟形勢,國家提出立足擴大內需,大力支持重點產業發展,推出了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并迅速啟動了一批基礎設施重點項目。中國重汽集團相信,隨著公路和鐵路建設、現代物流業和節能減排工程以及民生工程的實施到位,必將為緊系國民經濟建設的重卡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二是堅定對國家宏觀調控的信心。中央一系列擴大投資政策出手快,出拳重,措施準,工作實,兩年內4萬億元擴大內需項目正逐步展開,由此拉動各省市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內需措施合計資金將超過18萬億元。而且,成品油價稅費改革等都是拉動重卡市場消費的有利因素。
三是堅定對重卡產業發展的信心。目前,重型汽車70%左右在我國的東部地區,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逐步實施,西部市場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出口方面也是如此,中國重汽產品目前主要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重,這些都為境外重卡需求帶來了市場機遇。
狹路相逢勇者勝。馬純濟說:“越是別人氣餒時,我們越是斗志昂揚。越是在挑戰面前,越需要堅定信心,迎接挑戰,實現發展。無論行業上升或下降,中國重汽實現發展的信心不會改變,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信念更加堅定。”
近日,重汽生產線上更是捷報頻傳:首批訂單生產的HOWO-A7重卡已在卡車股份公司駛下裝配線,從而使這一均價30萬元的豪華重卡實現小批量生產;自主研發的國Ⅲ標準EGR發動機實現批量生產;在杭發試制的大馬力D12發動機也進入小批量生產。
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造成了較大影響,由此將引發深層次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這也給企業帶來了良好的重組發展機遇。中國重汽集團不失時機地加快了并購步伐,重組了柳州運力專用車公司與湖北華威專用車公司兩個改裝廠,均實現60%控股。馬純濟認為,通過加速行業整合特別是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重組,將有利于中國重汽加強技術改進,擴大和增強企業實力,實現做大做強。
“今年中國的重卡市場估計不會比去年下半年更差。”中國重汽總裁蔡東認為,盡管受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我國重卡內在需求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行業發展前景依然廣闊。對于像中國重汽這樣的企業而言,目前市場的低迷正是擴大領先優勢、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良好契機。中國重汽集團提出今年的奮斗目標是,力爭實現全年產銷重型汽車12.5萬輛,確保產銷比去年有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