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市場需求預示機床銷售開始回暖
機床是機械加工的母機,機械是工業生產的基礎。不管世界是往電子化發展還是信息化發展,最終都的通過機械實現,因此,對機床的剛性需求是不會改變的。2008年的下半年銷售急劇下滑是世界經濟環境造成的,其中既有現實的定單減少也有投資的信心不足而將生產計劃推遲。但是總的看來有三個趨勢沒有改變。
一、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工業產品生產國,也是第一大機床消費國和數控機床進口國。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機床消費107.8億美元,占世界金屬加工機床生產總額的20%;而2006年中國機床消費131.1億美元,占世界機床生產總額的22%,同比上升兩個百分點。2006年,2007年中國繼續保持了機床消費世界第一、進口第一、生產第三和出口第八的地位。
發達國家對出口中國(尤其是軍用)的數控機床始終有所限制,像五軸聯動以上的高性能數控系統產品絕對禁止向中國出口。因此,“國機國造”已經成為中國機床行業發展的戰略需求。
按照行業規劃,到“五一”末期,國產數控機床占國內市場的比重將從現在的30%上升至50%以上,國產數控機床采用自己的功能部件達到60%以上,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控系統占數控機床總產量的75%以上。國產中高端數控機床存在巨大的進口替代空間。
二、未來五年穩定增長
我國機床行業的發展明顯落后于汽車和工程機械等行業,而機床是裝備制造業的工作母機,我國要振興裝備制造業,必須要振興機床工業。大型精密高速數控裝備、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是我國“十一五”期間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的產業。從機床型號來看,用于船舶、國防軍工的大型和重型機床的需求將增多;從產品檔次上看,對國產中高檔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的需求將大幅增長,對低檔、普通機床的需求將趨于平穩。
未來五年,機床行業有望保持15%的穩定增長率。其中,由于國產機床的數控化比率和國內市場份額的提高,數控機床的增長率將在30%左右;中檔數控機床的進口替代效應將逐年顯現;但高端數控機床技術難以趕超德國和日本,高端市場難以動搖;我國中高檔數控機床在技術上與國外同類產品接近,價格優勢明顯,出口的比重也將逐年提升。
目前內數控機床企業在產品設計水平、質量、精度、性能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落后了5~10年;在高精尖技術方面的差距則達到了10~15年。同時,我國在應用技術及技術集成方面的能力也還比較低,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標準的研究制定相對滯后,國產的數控機床還沒有形成品牌效應,這都需要行業的進一步創新與整合。
三、行業整合大勢所趨
當前,國內外機床企業紛紛進行重組和整合。大連機床行業實現整合,成立了大連機床集團并且兼并了英格索爾生產系統公司、西門子(控股70%)等國外企業,銷售額位居世界機床行業第八;沈陽機床行業通過改制整合,2006年銷售收入快速增長,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北京第一機床廠并購了德國科寶公司,技術水平大幅提升。
在這種趨勢下,目前機床企業如何應對要根據各個企業自身條件的不同制定相應的對策,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