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發展呈分化走勢
曾經風光無限的工程機械行業,而今卻不得不面臨零增長的考驗;而過去不太顯眼的農機行業,現在則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氣象。"機械工業各主要分行業的發展已經出現明顯的分化走勢。"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日前在一次論壇上做出上述判斷。"以重大技術裝備為主要產品的電工、重型礦山機械、石化通用機械,以及以數控機床為代表的高技術裝備制造業仍然維持了一個比較高的增長速度;汽車、工程機械的發展明顯降溫。"
工程機械已經走過低點
工程機械雖然不是宏觀調控的直接對象,但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控制顯然抑制了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行業發展速度由去年年初的增長50%以上驟降到了年末的7.43%。今年上半年,全行業工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0.43%,出現了負增長,說得含糊一點,是零增長。
然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國內市場停滯不前的時候,工程機械產品的出口卻出現了高速增長。在2004年出口交貨值比上年增長102.63%的基礎上,2005年上半年工程機械的出口交貨值又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16%。"而且,工程機械的主導產品,也就是裝載機、挖掘機、推土機的銷售形勢從去年4月份開始出現好轉。"蔡惟慈說,工程機械已經走過低點。
汽車上半年只有1位數增長
汽車工業曾經經歷了2002年和2003年的輝煌。2003年工業總產值的增長幅度平均達到60%,但2004年全年生產汽車510萬輛,增長速度則回落到20%上下。去年上半年,汽車工業總產值僅比上年同期增長4.19%,但汽車產量卻同比增長6.52%,其中轎車增長5.17%。
對于去年1月至6月汽車產量增幅高于產值增幅,蔡惟慈給出了兩點解釋:一方面與汽車產品價格下調有關,另一方面與汽車產品的結構變化,如經濟型品種增加有關。
重型礦山機械增長速度出人意料
去年國家宏觀調控開始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作為為鋼鐵工業等用戶提供裝備的重礦行業,一定會受到宏觀調控的影響而降溫。但實際情況是,重礦機械去年高速增長,高于機械工業全行業增速8個百分點。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鋼鐵工業受宏觀調控影響的只是一些中小企業,大型企業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得到了發展的機會,而那些大型鋼鐵企業正是重礦機械的主要用戶。
但是蔡惟慈認為,重型礦山機械的增長速度已經明顯下降,因為去年全年的增長速度是36%。
石化通用機械需求依然旺盛
雖然石油價格持續上漲,但國內石化產品市場需求仍然處于旺盛時期。
與此同時,化工企業正在加速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這就帶動了石化通用機械行業的走旺。去年上半年石化通用機械行業比上年同期增長27%。
論壇上,蔡惟慈并沒有逐一詳細評述機械工業各行業的發展走勢,有些行業只是一兩句話帶過。但是他對幾個主要行業的分析與介紹,足以驗證他對"機械工業行業發展呈現分化走勢"的判斷。
蔡惟慈進一步指出,在機械工業由高速增長轉入平穩增長的大背景下,供大于求的矛盾已經開始再度加劇。這一點在汽車和工程機械行業已經看得很清楚了。汽車的不斷降價,工程機械的負增長,都是由于產能的嚴重供過于求。
蔡惟慈還提醒那些今年仍處于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長的行業,這種連續數年的高速增長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遲早會進入一個平穩增長時期。而這個平穩增長相對于高速增長來說就是回落。這個回落會使產能供大于求的矛盾尖銳化,對此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