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裝備制造業在面臨空前發展機遇
數控車床、工業風機和裝載機首次榮登中國名牌榜,一方面說明這幾類產品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步,另一方面也是對全面提升中國裝備制造業水平的一種鞭策。只有更多的裝備工業產品有資格被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中國裝備制造業才有可能晉級"世界大賽",打造出真正的世界名牌。用中國名牌裝備中國工業,這既是我們的期望,也是中國裝備制造業首先要達到的目標。然而,何時才能用中國名牌裝備中國工業?在這條道路上我們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2004年中國名牌產品評選結果9月1日正式出爐,在271個中國名牌產品中,讓人眼前一亮的是,裝備類產品---數控車床、工業風機、裝載機榜上有名。嚴格地說,這是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從2001年開始評選中國名牌產品以來,首次將目光投向裝備制造業。
差距是全方位的
“"中國制造"的產品大舉傾銷國際市場,對別國構成了嚴重威脅”的論調一度在國際上十分流行,但專家指出,中國制造業實質上是大而不強,不僅因為中國制造業是以勞動密集型和低技術水平、低附加值為主,更為嚴重的是,處于基礎地位的裝備制造業遠遠落后于世界水平。中國要成為世界制造業強國的路還很漫長。據估計,在鋼鐵、石化、電力、紡織、建筑等15個行業,中國裝備技術水平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5~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30年。
數據顯示,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中設備投資的三分之二依賴進口,我國光纖制造裝備的100%,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的85%,石油化工裝備的80%,轎車制造、數控機床、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的70%被進口產品占據。而且,"越是重要、高檔、技術附加值越高的裝備,進口就越多,自給率就越低"。此外,中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十分薄弱,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依附于國外企業的組裝產品比重大,工業增加值率僅為26%。這一數字遠低于美國的49%、日本的38%和德國的48.5%,而且呈逐年降低趨勢。
事實上,按照中國名牌產品有關評價標準來衡量,目前中國裝備制造業真正滿足條件的裝備產品可謂屈指可數。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前三年的中國名牌榜上幾乎全是輕工業產品了。
中國市場潛力大
中國裝備制造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也從另一個方面展現出中國裝備制業的巨大發展空間。專家認為,我國的工業化進程還遠遠沒有完成,中國未來要保持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的增長,裝備工業必須率先騰飛。在今后的若干年內,各行業、各領域的建設需要大批的重大技術裝備,全部進口,國家承受不了,而且,一些尖端或與國防建設有關的技術產品是不可能買來的。我們必須采取適當引進關鍵技術,將消化吸收與自主開發相結合,高起點、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在開放與競爭的背景下實現產業升級,增強國家的競爭力。
專家指出,目前中國裝備制造業正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在新世紀之初中國啟動了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青藏鐵路建設等特大型工程,這些工程需要大量的天然氣開采與處理設備、大型石化裝備、發電設備、高壓輸變電設備、交通運輸裝備、環保技術裝備、建筑與工程技術裝備等,為重大技術裝備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市場空間。
中國裝備制造業在面臨空前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競爭形勢。有關分析認為,全球經濟正在進行著一場深刻的戰略性重組,在這個重組過程中,中國以其持續高速增長的經濟、巨大的市場潛力、低廉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成為發達國家制造業大規模轉移的首選之地。跨國公司在進行全球布局過程中,紛紛把其制造業部分轉向中國,并把這種轉移與其全球戰略、全球配套體系及企業組織制度結合起來。世界級大公司已相繼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服務中心和采購中心。
與此同時,"中國在上世紀50年代上馬的裝備制造企業,其現有的生產基礎、物流系統、生產組織方式等已不具備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的條件,許多國有大型骨干企業搞技術改造的積極性不高,企業決策者陷入了不改造等死,改造找死的怪圈。在面臨重大技術裝備需求高峰的今天,許多企業卻力不從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有關專家如是說。
自主研發是關鍵
我國裝備工業幾十年來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始終沒有擺脫技術引進模仿創新的模式,裝備工業一直在引進---落后---引進的怪圈中徘徊。專家認為,除產業管理體制和機制、市場結構不健全不規范,企業組織結構不科學等原因外,技術、工藝、服務瓶頸也是制約裝備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要振興中國的裝備制造業,必須從以模仿為主向自主研發轉變。
回眸中國裝備工業所走過的曲折道路,我們不難看出,要促進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健康發展,計劃經濟的那一套顯然落伍了,但僅靠市場經濟的辦法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經驗表明,在涉及到重大的技術裝備方面,國家的政策性扶持與行政指導和協調是必要的,而在一般性裝備產品領域,則應大力提倡市場競爭。
數控車床之所以能上中國名牌榜,與相關企業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進行技術攻關密切相關。目前國產的數控車床雖然有近80%是經濟型數控車床,多功能數控車床和車削中心生產量較少,但基本上能滿足國內市場的主流需求。更重要的是,我國在高端數控機床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并開始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而裝載機國產品牌的崛起,則主要歸功于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國內裝載機生產企業在經歷了多年的價格大戰后,不僅牢牢地主宰著國內市場,而且還走向國際市場,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名牌榜中的兩家工業風機生產企業均為老牌國有企業,在新的產業競爭環境下,它們以市場為導向,狠抓技術研發,強化企業管理,目前仍是名副其實的行業龍頭企業。
數控車床、工業風機、裝載機三類產品名列中國名牌榜,從側面反映了中國裝備制造業的進步,其發展歷程也為振興中國裝備制造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當今世界裝備制造業已呈現出全球化、集群化、信息化、服務化的總體發展趨勢,中國裝備制造業只有握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住腳,并擔負起裝備中國的重任。
相信用中國名牌裝備中國的那一天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