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裝備制造業要自主化
借鑒日本工業化路徑得知,機械行業是日本工業化過程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深入,政府一直非常重視裝備制造業發展,先后出臺了許多扶持措施,比如國產設備抵免稅、增值稅返還等,在一些重大建設領域要求國產化率達到70%以上。
機械行業是我國的一個傳統行業,多數細分領域都存在參與企業眾多、市場集中度低、產能過剩、企業經營效益不高等普遍性問題。
《國務院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16個鼓勵發展的領域,特別指出鼓勵訂購和使用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對訂購和使用首臺(套)國產重大技術裝備的國家重點工程,除了可確定為技術進步示范工程,優先予以安排外,還引入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機制,引導裝備制造企業和項目業主對于首臺(套)國產重大技術裝備投保。但實際上,目前很多大型項目仍然不愿或者較少使用國產設備產品。
規劃要點
《規劃》提出一要依托高效清潔發電、特高壓輸變電、煤礦與金屬礦采掘、天然氣管道輸送和液化儲運、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的重點工程,有針對地實現重點產品國內制造。二要結合鋼鐵、汽車、紡織等產業重點項目,推進裝備自主化。三要提升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特種原材料等配套產品技術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四要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產業增長方式。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進行聯合重組,發展有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國際貿易和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調整振興規劃中給市場帶來的機會在于一、四點,屬實質性操作較強的規劃。依托重點工程項目實現重點產品的國內制造,國內整機產品的制造水平較高,可以重點關注鐵路設備制造企業如中國南車,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如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以及新能源設備制造和特高壓變電相關制造企業。裝備制造骨干企業的聯合重組這一點,很可能主要涉及軍工制造企業之間的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