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機械行業經濟運行分析
受年初紡織品貿易摩擦等因素的影響,紡織品出口加征從量稅,加之棉花價格等原因,紡機產品的銷售年初開始出現了下降。隨著貿易摩擦的逐步解決,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有所回升,2005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30%,二季為20%,較一季度有所回落,三季度為39%。同時,由于許多企業對后配額時代會給紡織工業帶來的市場前景判斷不清,許多企業不急于投資,觀望等待的情況較多,從而減少了紡織機械的訂貨,因此出現了今年紡織機械產品銷售前期下降后期回升的局面。預計全年的生產和銷售將會略高于2005年,接近或超過400億元人民幣。
生產銷售繼續增長 效益增幅略有下降
今年1-9月紡織機械產品銷售收入累計為299.53億元,同比增長10.44%。實現利潤總額為15.05億元,同比下降0.37%。實現利稅總額為26.9億元,同比增長6.26%。人均利潤有所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73%。
從1-9月紡織機械行業的經濟運行情況看,受紡織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的影響,特別是眾所周知的紡織品貿易摩擦,及紡織品出口關稅等原因,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紡織機械的生產和銷售出現了下滑。隨著貿易摩擦的逐步解決,以及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出口退稅原來由地方政府承擔的25%,改為承擔7.5%),大大減輕了地方政府的壓力,促進了企業產品的出口,恢復了投資者的信心。下半年紡織機械產品的銷售開始逐步回升。
盡管目前煤、電的緊張情況已得到緩解,鋼材價格已開始回落,但是今年紡織機械行業依舊受到煤電油運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困擾,今年前三個季度煤電價格上漲15%。產品生產和銷售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長,在紡機產品市場激烈的競爭中,這些成本的提高無法或很少能在產品銷售價格提升中消化,經濟效益增長緩慢。今年1-9月,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為15.0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下降0.37%。產值利潤率僅為4.66%,與2004年同期相比下降0.60個百分點。
區域化特征明顯 五省市占總額80%以上
今年1-9月紡織機械全行業產品銷售率為96.51%,同比增長0.41個百分點。江蘇、浙江、山東、北京、上海五個省市和計占全行業銷售收入總額的80.73%。中紡機集團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8.30億元,占全行業的18.96%,排在第二位。
外資企業穩步發展
今年1-9月外資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為92.15億元,同比增長6.85%,占總銷售收入的33.7%。實現利潤總額4.89億元,同比增長8.94%,占利潤總額的32.47%。出口交貨值為22.87億元,同比增長52.18%,占利潤總和的61.63%。
品種仍以棉紡機械為主,化纖機械生產銷售大幅下降
從產品類別上看,棉紡機械產品仍舊占據著我國紡機市場的銷售的主流,今年1-9月各類棉紡機械主要產品的銷售情況如下:
棉紡清梳聯生產銷售111套(167條線);抓棉機514臺;梳棉機8474臺;精梳機2162臺;并條機4850臺;粗紗機2266臺;細紗機15056臺(約630萬錠);轉杯紡紗機793臺;
織機:劍桿織機(中檔以上)5061臺;噴氣織機730臺;噴水織機4179臺; 針織機械:圓機16713臺;經編機297臺;
化纖機械:長絲紡絲機154臺;長絲倍捻機2537臺。
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揚,去年底今年初棉花價格較去年有大幅度回落,使得化纖產業受到了極大的困難。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上半年化纖全行業成本多支出124億元,嚴重制約了對該行業的進一步投資,化纖機械產品銷售下降。據對部分化纖企業抽樣調查,產品銷售收入同比減少三成以上。
應收賬款居高不下 虧損額增大
盡管各企業加強了產品銷售中的應收賬款的管理,但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全行業的應收賬款依然居高不下。今年1-9月全行業應收賬款額為61.08億元,同比增長1.92%,占流動資產平均余額的24.03%。
今年1-9月,虧損企業由去年同期的124個,增加為140個,虧損額為1.39億元,同比增長42.19%。虧損面由17.71%增長的19.31%。人均利潤有所下降,人均利潤為8510元,同比下降2.73%。
出口快速增長 主要市場是亞洲
今年1-9月紡織機械產品出口6.34億美元,近十年來,國產紡織機械的制造水平和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在穩步提高,國內企業紡織機械產品的出口較十年前有了明顯的進步。據海關統計,今年1-9月紡織機械產品的出口值再創新高,出口額6.34億美元,同比增長38.61%。已接近2004年全年的出口額6.76億美元。
從統計數據看,外商獨資企業的產品出口已上升到第一位,出口額占轉口總額比重34.41%;國有企業占出口總額比重27.72%;私營企業出口額占出口總額比重23.75;合資企業出口額占出口總額比重9.14%;其他類型企業出口額占出口總額比重4.99%。
紡機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是亞洲,出口額為52571萬美元,同比增長44.04%,占總額的82.98%;排在第二位的是歐洲,出口額為5552萬美元,同比增長14.16%,占總額的8.76%。
在出口的國家和地區當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印度、中國香港、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印度尼西亞。近幾年來對印度的紡機出口增長較快,以較高的速度增長,今已進入排名的首位。
紡織機械進口大幅度下降
受宏觀政策、國際市場貿易摩擦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紡織機械產品的進口自年初開始大幅度下降,到目前為止,下降的趨勢依舊沒有改變。據海關統計,今年1-9月紡織機械進口金額25.84億美元,金額同比下降25.46%。進口產品仍以針織機械、印染及后整理機械為主 。
外商獨資企業是唯一保持進口額增長的企業類別,其他各類別性質的企業進口額局勢大幅度下降。2005年1-9月紡織機械進口獨資企業進口額為8.60億美元,同比增長4.06%;國有企業進口額為6.04億美元,同比下降30.21%;合資企業進口額為4.39億美元,同比下降44.40%;集體企業進口額為2.80億美元,同比下降34.50%;私營企業進口額為3.65億美元,同比下降20.51%;中外合作企業進口額為0.36億美元,同比下降63.44%,其他企業性質進口額為17.33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