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臺資機床企業分羹內地市場
中國機床市場的繁榮帶動著中國機床企業迎來了加速發展期,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境內企業重組不斷上演,并且已有不在少數的機床企業開始走出去大手筆的進行海外并購。
在這個背景下,有一個現象值得思考。在國內機床企業大肆重組收購的浪潮中,卻鮮有臺灣機床企業的身影。
有專業人士表示,目前臺灣生產的機床仍偏重于汽車、機車產業零件加工使用的機型,屬中低檔機種,附加值較低,極易被新興國家的產品所取代。雖然臺灣機床業產值在世界排名第六位,但由于各家廠商高精密零部件、控制器、伺服電機等關鍵性產品的自制率低,而無法與國際知名廠商展開競爭。
這可能是重組收購浪潮中鮮見臺灣機床企業的原因之一,或者在很多業內人士的觀念里,伴隨著近幾年行業的高速發展,一些內地頂尖機床企業的發展已經跟臺灣機床企業水平相當,或是高于臺灣機床企業。
也許,在個別企業身上,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但目前來看,相對于很多內地機床企業,在內地的臺灣機床企業還是有著相當的優勢:其原有的資金優勢、產業化優勢和管理優勢與內地的資源優勢和勞動力優勢相結合,為臺灣機床企業帶來了新的競爭力。有一個例子,德國勇克公司在進軍中國市場時,其高層曾表示,他們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傾向于選擇在內地設廠的臺灣機床企業,因為臺資企業無論從觀念上還是管理上都更容易和他們融合。最后勇克將橄欖枝伸向了浙江榮德。